當前文說「改弦更張」時,我們所指涉的當然是指稅制改變等體制內變革。如果不在體制內做改變,那麼難保不會發生戰爭、革命之類的體制外翻轉。皮氏當然不希望走到那麼激烈的騷動,這是他做此研究、撰寫此書的原因。
2:資本的動態演變
皮凱提的《廿一世紀資本論》關鍵論述是:如果政府放任市場自由運作,或是採用像現在許多國家的「小政府」施政,那麼三、四十年後社會上將近九成的資本都會集中在最富有的百分之十富豪手中。長此以往,社會終將因為財富與所得分配太過不而產生動亂。
這樣的「資本主義運作終將動亂論」,其實與馬克思的「資本主義終將覆亡論」相當接近。差別是:馬克思所參考的歷史資料非常少,但是皮凱提所引所用卻是極為廣泛周延。馬克思的資本主義覆亡論顯然沒有實現,皮氏推論是不是也可能言之過早呢?
要去挑戰皮氏的「終將動亂論」,恐怕要比挑戰馬克思的論述來得困難。皮凱提用種種數據佐證:如果沒有一次與二次世界大戰,西歐諸資本主義老字號國家極可能會有高得不像話的資本集中度,而馬克思所預言的無産階級革命,就並非不可能。因此,我們只能說是世界大戰的程咬金打亂了經濟運作的步調,而不是馬克思的終極推論有什麼先驗邏輯錯誤。無論如何,不論是無產階級革命或是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顛覆性的災難。由後者取代前者而讓資本主義剎車,實在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另一個挑戰皮凱提推論的難處,也是皮氏擁有馬克思沒有的本事,就是他的嚴謹數理模型推導。在經濟學文獻裡,關於經濟成長與資本動態累積的理論,是有些專業門檻的;非要知道隨機過程論與極限分配論(ergodic distribution theory)才能入門。皮氏對這些數學工具掌握精熟;而當他說:「當資本報酬率(r)大於經濟成長率(g)時,資本佔國民所得的比重就會增加,而資本就會更集中在資本已然雄厚的富人手中。」背後其實有嚴謹的數理推論,讀者根本無從挑戰;這與成百上千人對馬克思的推論指指點點,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若r>g,則資本累積將更集中」這個論述雖然是數學推理,但是背後還是有些直觀(insight),可以幫助讀者了解。社會上的大有錢人,大都是靠資本賺錢而不是靠勞力賺錢。整體的經濟成長率(g)代表的是社會「平均財富」的增加速度。而資本的報酬率(r)則是代表「資本財富」的平均增加速度。如果r 大於g,就表示擁有大量資本的大有錢人,其財產累積速度大於社會平均財產累積,而且是原本資本越多者累積越快,這當然表示財富分配越來越不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