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專欄:自由經濟示範區要除三害,也要共識

2014-06-12 06:55

? 人氣

雖然示範區對台灣有重要意義,但並非全然無爭議。例如是否影響土地正義、醫療正義及教育品質等。不過若仔細分解外界的批評內容,常讓人搞不清楚是在反示範區,還是在反服貿。這是因為在高階人流、投資金流及貨物進出等「除三害」內容當中,確實包括在示範區內降低陸籍白領人士進出限制、擴大陸資投資範圍項目,以及解除管制性大陸物品進口限制等措施,因此會被解讀為是為服貿開後門之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服貿爭議盤旋未去之際,示範區納入陸資陸貨之自由化,自然會引起爭議。然而讓我們仔細想想,大家對開放中國服務業者來台競爭的擔憂,倒底是虛幻還是事實,不正好利用示範區小範圍開放來試驗觀察?又過去許多意見主張兩岸應先簽貨貿協議,再簽服貿。殊不知兩岸貨貿協議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不是關稅調降多少,而是我方至今仍然禁止近20%中國產品進口的爭議。我方未來要簽兩岸貨貿協議,要加入已經有中國的東協加六(RCEP)區域整合,勢必要逐步開放。而示範區提供了小規模試驗開放的機會,以觀察影響,作為全面開放的起步。

這些意義其實正是示範區原始的目標,目前的設計並未超出這樣的框架,但政府有義務要講得更清楚,更具體,再讓社會作出決定,而不是閃躲規避。例如對於示範區內服務業對陸資的開放,倒底是「已開放繼續開放,未開放的仍不開放」,還是會比照我國WTO承諾擴大開放範圍?很多時候政府的回應,只會讓人懷疑好像內情真的並不單純!

至於土地、醫療及教育自由化等問題,確實應該有更深刻的辯證,以及強化的配套,但在「競爭與公平」、「開放與保護」等價值間,重點在於我們絕不應忽略單一議題重要性,但也不能被單一議題所綁架,而是尋求彼此間的平衡點。

國發會舉辦網路討論自經區。

我們支持示範區以除自由化的三害,更期待其將成為全面革新的起步。政府與民意的互動已有改善,但千萬不要忽視人民對社會、環境等正義的期待,更要謹慎處理社會對政府處理兩岸事務的缺乏信心,必要時仍需壯士斷腕,以免因小失大,全盤皆輸。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副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