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敗選後,檢討兩岸路線問題在國民黨內外部俱引議論,聲浪遠大於過去敗選。敗無可敗的國民黨是否仍堅持抱殘守缺,堅持諸多形式上與中國連結卻也與現實脫節的繁文縟節,將是作為向天然獨世代遞出橄欖枝的重大調整。
過去國民黨始終堅持在憲法架構下討論兩岸定位;即便民進黨表裡不一,但實際上執政時仍以此為行為準則。因此,現行憲法是國內多數政黨與民意不滿意但可接受的隱形共識無議;國民黨若想敗部復活,大可在以此共識,且不妨礙政黨永續的核心價值前提下,大膽進行外科手術式體質改造,任何不違憲、不需修憲的做法都是可考慮採用的解決方案。
內部進行修改黨名、黨章使之更「台灣化」都是可能的作法,但以目前黨內生態恐怕難以形成共識,最後恐怕再一次「只聞樓梯響」。有志之士不妨思考「曲線救黨」方案,大膽拋出國旗、國歌海選議題,採取「先海選後公投」政治活動讓國民黨重奪政策話語權,是兼顧現實與創意性的挑戰方案。
當前憲法並無明訂國旗、國歌,最早的國旗甚至也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而是民初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決議的「五色旗」。同理可證,兩面不同國旗所代表的是同一個國家,足以提供國民黨在法理基礎上進行重大變革的合理性,亦即在不違憲、不修憲的前提下,利用拋出修改「國旗、國歌」議題,讓時下國人充分思考討論「究竟我們國家的形狀是什麼」,豈不更能具體迎合民意?
此理並非創見,早有獨派有此論點,差別在於獨派是要採取更為激烈的手段,其提供的方案無法為多數國人所接受;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此作法的正當合理性,國民黨能採行的是手段調整,更大程度讓修改國旗、國歌可以全民參與,以突顯國民黨較民進黨在非必要性的問題上更具彈性,有助於扭轉親中親共的偏頗輿論。
果真能有此一舉,國民黨內可望產生「外部效果內部化」現象,加速原先內部歧異冰消雪釋,讓國民黨心中的中華民國與台灣多數民意的中華民國為其吻合,屆時選舉主軸才能真正從兩岸議題轉由經濟議題與選賢與能取代。
*作者為高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