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專欄:慎獨與核心創造力

2020-02-23 05:50

? 人氣

筆者以四書五經解釋何謂「慎獨」的力量,並借古鑑今。(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筆者以四書五經解釋何謂「慎獨」的力量,並借古鑑今。(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中庸》與《大學》中都有提及「慎獨」的理念,尤其《中庸》出現在開宗明義的經文中,應為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以及內聖外王修行的起點,且看本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提出慎獨後,接著談中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慎獨與中和有什麼關係?或著說,獨與中的義理聯繫是什麼?獨與中應該都是名詞,描述某種實體及所處狀態。

中華文明的本源在《易經》,為群經之首,百術之基,諸子百家各派思想皆深受其啟發影響。宋明以後四書通行,理學當道,科舉考試依之取士,包括《易經》在內的五經反而相較生疏。其實,四書的根柢在五經,四書多為語錄體的結論,而其辯證過程與核心義理則在五經,五經又以《易經》為大本。

《中庸》《大學》原為《禮記》中的兩篇,本來是傳非經,傳說為子思與曾子所述,多傳孔子思想。《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又自稱願學孔子,至聖亞聖一脈相傳。《論語》即孔門論道之語。因此,四書可說都環繞孔學立論。

孔子晚年整理六經,刪詩書,訂禮樂,贊易修春秋,思想集六經之大成,于易用心尤深。不知易,沒法真懂四書真諦。《易經》可說是搞懂中國文化必須攻佔的戰略高地,一旦深造有得,必可一致百慮融會貫通。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我們看看集理學大成的朱憙怎麼解釋慎獨:

「隱,暗處也;微,細事也。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細微之事,跡雖未形,而幾則已動,人雖不知,而己獨知之。則是天下之事,無有著見明顯而過於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懼,而于此尤加謹焉。所以遏人欲於將萌,而不使其潛滋暗長於隱微之中,以至離道之遠也。」

顯然,朱子是將慎獨與克制私欲、不欺暗室的修為扯到一起,這也是宋儒闡明理學「存天理去人欲」的基本路數,可以理解,但經典原意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

《大學》提到慎獨為解經的傳文部分,重要性略遜,文曰: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後面又引稱:「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看起來這段與朱注還較相近,慎獨應與誠意正心有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