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設卦、觀象、繫辭」這三個步驟,非限於聖人作《易經》,而是通用於世間學問,若將「觀象」作為世事體察,「設卦」視為符號記載到「繫辭」的研究分析,則由淺近而深刻,這也是研究學問,處事分析的方法論。
在《易經》中,就人心、社會在到自然界的種種現象,由外而內都需要用「觀」的方式去理解。佛家中有「觀音」的概念,菩薩借由「觀」與「音」的體察,來普渡慈航,解難眾生。因此,「觀」可謂是研究探討問題的一種方式,而「象」除了就實際現象理解外,也可代表掌握符號象徵的意義,也就是「卦」所代表的思想。所以,在《易經》中以「卦」來表現出更深刻的思維,包括社會發展、經濟運行等,以有效的符號體系對應一切現象,來作為綱領性的提要。
至於「觀象」後的心得,就書諸文字稱為「繫辭」(按:字義即「將意思固定 (系住) 的文字」)。能透過「卦」來掌握「象」中之意,再借由「辭」的分析,能懂趨利避害,則吉,反之為凶。所以,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設卦、觀象、繫辭」可以說是:一、有「設卦」的假說;二、有「觀象」對問題的深入和分析;三、有「繫辭」的說明及對未來發展的預測和建議。
說明即使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也要能夠有所保留彈性調整,正所謂「陰陽不測」。情勢時刻都在發生轉變,因為「剛柔相推」,在進行的過程中有新的因素加入而導致方向的偏移,這就是「爻變」、「卦變」的概念。因此,卦爻辭的預測,是一個動態的變化,事物持續進行發生中不斷會有新的調整。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吉、凶、悔、吝」是四種不同的情境,在後文中會詳述。不過這只是「象」的表現,也就是「看起來好像是…」的概念,是姑且這樣認定,而非究竟的定論,用英文來說,就是as (好像如此) 與is (真是如此) 的差別。所以,《易經》哲學從更高的高度和更長的時間長度來思考,暫時的成敗得失都不是最後的定論,人生不要因短暫的挫厄而失去生命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