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來勢洶洶,蔓延全球之際,其新聞幾乎佔盡媒體版面;吾人似乎暫忘了少子化恐將衍生的國安問題。
據統計去年新生兒人數跌破18萬,只有17.77萬,創歷年第二低紀錄,下滑現象未見止跌反轉。按長期人口推估,10年後的新生人口數會掉到15.9萬,生育率掉為1.08,全世界倒數第一、二名。
其實少子化趨勢,非一朝一夕造成。政黨輪替多次,執政者對人口政策均未能預為因應。政府再不重視此議題,如繼續掉以輕心,能拖則拖,任少子化問題影響國家勞動力,侵蝕社會經濟,有朝一日危及國安,再來搶救,為時已晚。
蔡政府的「育兒津貼」政策,每年都增加預算,從200多億,增加到600多億。面對少子化,人口老化的迅速變遷,行政院也曾高喊「生生不息」的口號,在在為催生,多箭齊發,吾人應予鼓勵。
然而,多年來政府投入如此龐大金錢補助補貼,年輕人並不賞光,依然不生,生育率不增反減。顯然,只靠津貼、補助,是激不起年輕生兒育女的漣漪。吾人認為觀念不改,光靠金錢補貼,永遠解決不了少子化問題,深值當局深思。
低薪、人オ外流、少子化、人口老化,步步衝擊台灣社會,是否步向日本「下流老人」社會之後塵?值得吾人正視。
五,六十年代戰後民生凋蔽,物質缺乏。貧窮年代,人口卻不減反增。當年政府高喊「二個恰恰好,一個也不少,男女一樣好。」經濟窘困的世代,而人口政策及生育率卻與現代成反比,令人玩味!
貧困年代,長輩們人人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甘之如飴。他們刻苦耐勞,憑其堅毅韌性的精神,本於「一枝草一點露,天無絕人之路,多子多孫多福氣」的倫理觀念,無怨無悔無懟,撐起教養下一代的天職。
吾人擷取歐美先進國家優長之餘,也不能拋棄我國固有的家庭倫理觀念。老長輩們,視生兒育女為天經地義事,家家子孫滿堂,養兒防老,並享受天倫之樂。老長輩們到底是對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目的認知?抑或愚笨呆呆受傳統倫理道德之束縛?大家應心知肚明。
吾人認為除了擴大發放育兒津貼,增設公共化幼兒園,振興經濟,提高所得外,更要從根本教育做起,發揚傳統「吾愛吾家」倫理觀念。教育吾人認識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目的,瞭解我們的老長輩們,在任何惡劣環境中,是怎麼胼手胝足走過來?
教育是百年樹人,非立竿見影,需從小建立固有的家庭倫理觀念,並動員各級政府、學校,社會媒體、廣加宣導,於潛移默化中,灌輸傳統倫理美德觀念,相濡以沫,相信更能改變年輕人生兒育女的態度。
*作者為退休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