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率領進行84小時的「毅行者爭普選」行動,透過踏遍全港各區,為6月22日舉行的民間公投拉抬聲勢,新界東北建造大型社區的撥款審議過程,卻已挑起了香港社運人士「佔領立法會」的第一砲,贏得台灣社運人士的聲援和喝彩,卻也讓港府如臨大敵,不但警方正研究更嚴密的部署,立法會方面也加強防範,決定收緊「訪客」進入立法會大樓的規定。
立法會週五(20日)將再度審議有關撥款,各方嚴陣以待,但面對警方的嚴密部署,主要的示威團體「土地聯盟」考慮改變策略,除了近日不斷導正輿論,批評問題源頭是「政制崩壞、議會暴力」,為了爭取議會內佔多數的溫和民主派議員支持,考慮與示威中的激進社運團體劃清界線,避免再與「佔領立法會」掛勾。
香港立法會目前70個席位中,有35席來自功能組別,屬於泛民主派的更只有27位,若單純以議會結構推論,香港社運團體比台灣有更強「佔領立法會」的合理性。然而香港政治文化仍以溫和、守法、守規矩為主,社會運動多數採取「和理非非」的路線,加上面對的,絕不只是民望低迷政府,還有背後更龐大的北京巨靈,整個政治遊戲的玩法,有完全不同的考量。
立法會被視為溫和民主派的23位議員,17日聯名去函港府,要求押後有關的撥款申請。信函便呼籲「示威者和警方都要克制」,並特別解釋:「押後並無要求任何一方讓步,延期只是將時間押後一點,讓大家冷靜下來,讓一個平和的氣氛及情況下再討論。」
這是極溫和的政治修辭。香港泛民主派內的溫和與激進兩派內鬥,早已勢成水火。誠如一位「土盟」核心成員訴說:「我自己當然支持佔領立法會,但我們總要依靠泛民議員在議會內跟進,溫和派的始終是多數,想他們幫忙,就要我們跟自治派、激進派都切割,能怎麼辦?」
「土盟」還有一個考慮就是,他們帶著多數是年老體弱的村民到立法會抗議,警員上週五(13日)對進攻立法會的示威者已採取胡椒噴霧,預料本週五會出動警棍,他們必須對這種情況多加評估。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是港府1998年提出的發展新區計劃,經過多年的經濟困境後,港府2007年重提方案,計劃在新界東北與大陸邊境接壤地區發展土地達533公頃,包括提供可容納15萬人的居所,預料可在2022年提供首批住所,但由於涉及東北三區的農地及居民權益,引來村民及社運人士的強烈抗議。
「土地聯盟」由一批極富理想性的八十後組成,自2003年香港出現第二波本土意識後,即捲進了多起鼓吹公民參與社區規劃的社會運動,其中2007年的反清拆皇后碼頭,到2009年的反高鐵撥款案,都極具理論基礎及行動論述,並以實質的行動,過著簡樸的生活,支持本土的農村建設,兩年來,他們也緊貼著東北發展計劃的進度,並經常與受影響多數是老弱的村民開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