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標價是裝飾用,你永遠不應該照那上頭寫的付錢。」
布列文斯(Tony Blevins)在夏威夷買的襯衫很有名,不是因為花色多好看,是因為小販標價5美元,但他只花了兩美元就買到,這個故事他對蘋果總部員工分享過好幾次。布列文斯是誰?他在蘋果任職20多年,從基層做到採購部副總裁,他的殺價能耐爐火純青,以簡單的談判心理學加上說換就換的供應鏈管理機制,布列文斯每年為蘋果節省的採購開支至少數千萬美元。
創新有限、被譏「只會漲價」 導致股價大跌
iPhone問世以來,蘋果一直主導智慧型手機市場,一推出新機,果粉便趨之若鶩、掏錢搶購。但隨著iPhone價格節節攀升,用戶更換新手機的頻率大幅拉長。在這個趨勢下,新手機需求逐漸下滑,銷售量撐不住,對蘋果品牌地位形成一大挑戰。
2019年初,蘋果便因iPhone XS系列銷售欠佳,導致下修財測、且宣布不再公開iPhone每季銷售量,避免被果粉、分析師估算出不利的真實數字,進而威脅股價。(延伸閱讀:撐不住了!蘋果調降財測致盤後股價暴跌逾7%)
對此,蘋果用兩手策略因應。首先,它大舉跨足軟體服務,推出信用卡、影集與遊戲服務(他們甚至在2019年底辦了第一屆「蘋果音樂獎」,得主是後來橫掃葛萊美獎的怪奇比莉);此外,蘋果也積極以無線藍芽耳機Airpods、智慧手錶Apple Watch等周邊商品,鼓勵消費者多多買單。(延伸閱讀:Apple Card 的背後:借蘋果的錢,買蘋果的產品!)
然而,每年新上市的數千萬隻iPhone依舊是用戶數位生活的原點,所以蘋果一方面必須推陳出新,不斷變出新花樣滿足用戶,二方面還要嚴控生產成本,如何努力把銷售下滑、成本上升的供應鏈擠出每一滴多餘水分,可讓蘋果頭痛不已。面對這個挑戰,成本控管更顯關鍵,哪間企業成本能壓得最低,就能留有愈多利潤空間。
蘋果之所以能笑納大多數手機業界獲利,除了不斷上漲的定價,號稱「報價終結者」(Blevinator)的布列文斯坐鎮採購部,更是居功厥偉;他緊盯供應商、一分錢也不多付的硬頸風格,為蘋果確保生產成本被壓在最低點。
華爾街日報報導,布列文斯僅比執行長庫克(Tim Cook)晚兩年進公司,一開始他負責採購鉛筆、釘書針、衛生紙等各種辦公室用品,光買個衛生紙,他就比較、搜尋了數十家品牌,這個興趣慢慢成了布列文斯的強項,二十年後,他負責比價的商品也從衛生紙變成iPhone大小零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