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周專欄裡,我們討論了「選擇」的機遇。從個人到國家,都隨時存在著大小不同的「選擇」機會或困境。當事過境遷之後的回想時,也自然出現「幸好當初⋯⋯」的慶幸得意,或「要是當初⋯⋯」的悔恨怨懟!
「武漢肺炎」病毒的來源究竟如何,目前仍然流傳著各種陰謀論,惟其人工合成的可能性已經因為證據的不斷提出而益趨偏向肯定性。姑不論此一論述最終結果如何,按理,此類病毒在其發動危害人類生命而被醫療體系發現並通報的當初,宣誓要維護人民生命財產的政府本該在接獲疫情資訊的第一時間裡,遵循「抗疫視同作戰」的最高準則,當機立斷迅即處置,撲星火於燎原之最前端。
台灣防疫超前佈署的三大關鍵時刻
儘管台灣不是「武漢肺炎」病毒的發源地,更不是此病毒發動攻擊的原爆點,但在該病毒肆虐到今天,緊鄰著最重疫區中國之旁的台灣,卻依然還堅定固守著防疫戰線,不敢絲毫懈怠。除了抗疫大將軍陳時中以最大毅力持續執行「境外殲敵」的戰略戰術之外,數十萬名抗疫勇士們刻正日以繼夜的艱苦作戰的功勞也絕對不可埋沒。也應藉此誠摯地向第一線醫護人員丶口罩生產線工人丶藥局承擔口罩業務人員丶協助追查接觸史和照看隔離檢疫工作的員警丶村里幹事等等「無名防疫英雄」說聲:謝謝,感謝有你!
可是此前還有一件關鍵性的決策點似乎在忙於抗疫的過程中被輕忽了。
「鏡周刊」在2月9日發表的《關鍵3決策曝光 府院超前部署抗武漢肺炎》一文裡,經由周延採訪而為我們重新還原此一歷史時刻。該報導說:
在超前部署方面,去年12月31日,正當國人準備迎接跨年及大選前,中國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武漢出現27起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當天行政院馬上啟動第一波因應機制,由院長蘇貞昌指示具公衛背景的副院長陳其邁,針對武漢肺炎召開院級的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研擬因應對策。
接獲蘇貞昌指示後,陳其邁立即邀集衛福部、疾管署、內政部、移民署、陸委會等相關部門官員開會,疾管署旋即在當天宣布,中國武漢直航入境的班機(每週12班)都必須進行登機檢疫,入境旅客也都被要求申報健康狀況,有出現發燒情況則交由地方衛生局持續掌握。
2019歲末日,是對病毒「決戰境外」的首要關鍵點
12月31日這場由行政院召開的專案小組會議及所做的決策,成了對病毒「決戰境外」的首要關鍵點。這時候,台灣的總統大選已進入白熱化巷戰階段,然而,防疫作戰部署並未被總統大選掀到最高潮的狂熱激情有所耽誤,CDC(疾管署)仍然繃緊神經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