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的昭和二十三年(一九三八年),父母帶著我從九州搬到了橫濱,因此我從三歲一直到高中畢業,都生活在橫濱。從懂事以來,我就是個土生土長的橫濱孩子。
橫濱頂多只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是日本少數沒有悠久歷史的大都市。也因為沒有歷史,那些傳統的習俗、在地守護神、祭典、自古傳承下來的禁忌等,都不存在於橫濱。換言之,橫濱孩子就是個沒有背負傳統習俗的孩子。
在這沒有歷史的橫濱,唯一的歷史就是「橫濱下水道」──橫濱的小學透過輔助教材教導學童橫濱歷史時,一定會提到日本第一座近代下水道「橫濱下水道」。在帕爾默(Henry Spencer Palmer)指導下完成的「橫濱下水道」,便是橫濱人引以為傲的歷史。
橫濱港是明治政府建造的,但橫濱下水道則是橫濱人自力完成的。橫濱人使用自己建造的橫濱下水道送來的水生活,進而發展茁壯──一直以來橫濱人都是這樣想的。
然而,橫濱下水道誕生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令人意外的故事。
橫濱的發展
一八五三年七月,美國培里提督率領著黑船,出現在浦賀外海。
翌年,再次造訪的培里停泊在橫濱,締結了日美和親條約,要求日本提供水、薪材等資源。一八五六年,哈里斯(Townsend Harris)就任美國領事,對日本展開通商交涉,一八五八年,大老(譯註:江戶幕府的職稱,為將軍輔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井伊直弼在沒有得到天皇許可的情況下,與美國締結了日美修好通商條約。
接下來,日本接連經歷了安政大獄(譯註:天皇及尊王攘夷派等反對井伊直弼的種種行徑,卻遭到清算,共有超過一百人入獄、被處刑)、櫻田門外之變(譯註:一八六○年井伊直弼在江戶城櫻田門外遭暗殺之事件)、池田屋襲擊(譯註:一八六四年新選組突擊京都的旅館池田屋,殺害、逮捕了多位長州藩尊王攘夷派的重要人物)、長州征討(譯註:江戶幕府與長州藩之間的戰役)、大政奉還(譯註:一八六七年,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主動將政權交還於天皇)、鳥羽伏見戰役(譯註:一八六年,明治天皇的新政府軍與德川支持者的軍隊交戰)、西南戰爭(譯註:一八七七年以西鄉隆盛為盟主在九州爆發的起義事件,為日本最後一次內戰)等一連串激盪的歷史事件,最後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
在這激盪的時代,依據日美修好通商條約,橫濱、長崎、函館、新潟、神戶等都被指定為國際港,其中橫濱港在一八五九年開港,是日本第一座國際港口。
自此,橫濱的絹織品貿易急速發展,人口也跟著增加。原只是不到一百戶人家的寂寥橫濱村,在一八八九年已發展成坐擁十二萬人口的都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