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城裡迴盪著叮噹聲,在赤崁找到府城的起點:《行走的台南史》選摘(2)

2020-02-14 05:10

? 人氣

由赤崁樓的推進,映照出留在「赤崁」地名的種種故事,或許這裡也就是府城承載歷史的起點。(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由赤崁樓的推進,映照出留在「赤崁」地名的種種故事,或許這裡也就是府城承載歷史的起點。(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城市越來越熱鬧了。然而,這塊土地原本的主人還在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十八世紀的古地圖或風俗畫裡,可以看到一些原住民的身影出現在府城。他們有的駐足店舖前,可能是進城採買時,在街頭觀望著商品吧。另外,也有很多人侍立在官員坐騎旁,或幫官員扛轎。身為清朝統治下的「熟番」,他們有義務負擔差役,特別是公文傳遞,經常是交給健步如飛的青年「麻達」們遞送。城裡街巷中或許曾迴盪著,他們疾走時手上銅環所發出的叮噹聲。

然而,住在城市裡的大多是漢人,不是原住民。甚至連部落的生活資源與文化,也因為漢人的進入而逐漸變化。之後,新港人開始離開原鄉,另覓他地生活。

先離開赤崁街一下。往隔壁新美街走,到開基武廟看看。

開基武廟小而精巧,保留了昔日倚臨在港邊的狹長空間感。相較於不遠處規模較大的「大關帝」祀典武廟,府城人俗稱這廟為「小關帝」,或是「關帝港」。

20200207-臺南開基武廟原正殿。(維基百科)
台南開基武廟為全台首座興建的關帝廟,圖為期原正殿2010年整修後樣貌。(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關帝港是過去廟前的水道。商人們的貨品,曾經頻繁地往來於關帝港以及下游的佛頭港。因此位居水道頂端的小關帝廟,和城內的商人們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八一八年春天,小關帝廟整修完工,出錢資助工程的諸位善信名號,都被銘刻在前殿牆壁的功德石碑上。像是主掌府城商貿事務的三郊組織,林朝英經營的批發商號「林元美」,竹仔街吳家的業戶「吳德昌」,做篾街黃家的成員「黃本輝」|廟門口還可看見他弟黃本淵題字的石柱對聯,以及道衙戶房的胥吏韋啟億等城內主要紳商大戶。而在廟境內的店舖,像是碗店、茶郊等,也都以媽祖會的名義捐獻。

這當中,在「本境店主」的項目下,有個「戴光來」,頗令人在意。差不多在此時,也有一位叫這個名字的人,他就是來自新港部落。

曾經的天與地

一七六八年秋天,一位名叫黃教的人,在今天的高雄岡山舉旗起事,率眾抗官,底下的群眾則出沒於台南、高雄一帶的沿山丘陵。官府出兵征剿,當時新港社的部落領袖Tarinau——漢字寫作「大里撓」,也帶領部落族人協助官軍。

這群新港人跟隨官軍來到今日高雄內門北邊。前方就是禁止越界開墾的番界,但知府鄒應元要在這裡設立防守據點,於是特許Tarinau帶領部落族人越過番界,建立防禦木柵,開墾土地。

利用這次機會,新港人在內門取得一片新天地,落地生根,往後也跟官府保持良好關係。Tarinau的兒子戴光位,後來擁有「屯番」部隊高等軍官的職位。在海賊王蔡牽侵擾府城時,他也因為帶兵協防府城有功,在一八○六年受官府賞予五品頂戴的頭銜。

戴光位有個弟弟,名叫戴光來。小關帝廟石碑建成的時間,跟Tarinau兒子們的活動時期十分接近,雖然石碑上的「戴光來」到底是誰,目前還不能確定,但如果真是這位戴家成員,那麼這名新港人後裔,後來可能進城經商,成為一位城內商人,大概就像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都市原住民吧;不僅如此,他還可能發展出足夠的能力資助寺廟整修,跟其他府城紳商一起參與城內的公共事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