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觀點投書:醫療資源真的有限嗎?封閉的醫療專業要為此負責

2020-03-02 06:10

? 人氣

醫療資源到底夠不夠,是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穿著防護服的台灣檢疫人員準備登上「寶瓶星號」郵輪。(美聯社)

醫療資源到底夠不夠,是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穿著防護服的台灣檢疫人員準備登上「寶瓶星號」郵輪。(美聯社)

最近以來,人權與國族政治成為新聞輿論的焦點。暫停陸生、港澳生來台是否是歧視行為?陸配子女是否可以來台?血友病童的媽媽支持中共是否就應該喪失享用台灣健保的機會?健人口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辯論之中,一方傾向限縮台灣入出境流動以及醫療資源的覆蓋,另一方則以人權論述或者針對國族政治的討論加以批判。輿論中,前者通常佔據絕對上鋒,支持後者論述的文章、臉書貼文、新聞都會在社群媒體上被罵為左膠、統派,甚至親中賣台者。言論之攻擊性、侮辱性,都超出正常公共議題的討論範圍。

我身邊不少朋友對這些反應感到失望、痛苦,覺得台灣陷入了「國族狂熱」、「法西斯」的可怕處境中,將越來越無法容納異議,越來越要求忠誠、反共、所謂的「台灣價值」。但我不這麼悲觀,我認為一些現象值得更仔細去看待,需要釐清,除了國族主義之外,還有誰應該為目前的輿論負責。否則,台灣社會將錯失一個重要的檢討機會。

觀察這些要求封鎖邊境,限制醫療資源覆蓋,甚至歧視非台灣人的言論,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些言論都與其說是法西斯式的排外仇恨,倒不如說是恐慌感的呈現。這樣的恐慌通常可以用一句話進行概括:「台灣醫療資源有限,應該以台灣人優先。」許多批評者關注的都是後者這句「以台灣人優先」,而忽略了前者的「醫療資源有限」。因為討論國族是關心社會事務的公共學者的專長,而醫療資源則是專業領域的知識,似乎無法討論。

但真的無法討論嗎?公衛醫療在任何社會都是重要的一部分,台灣常喜歡誇耀自身醫療水平之高、醫療設備之先進,如果討論起醫療資源,按理說台灣社會應當非常擅長才是。不過,並沒有這樣的討論。我們不清楚台灣的病床數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現在負壓隔離病房剩餘多少床位,可供多少確診病患隔離,我們也不知道肺炎病患是否一定要隔離在負壓隔離病房,我們更不知道在特殊疫情中醫療體系有能力提供多少臨時病床與臨時支援人力。

中國河北省武漢市,醫護人員正在檢查一位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新冠肺炎、武漢肺炎。(AP)
圖為中國河北省武漢市的醫護人員正在檢查一位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AP)

是的,我們一概不知。我們知道的是什麼呢?是健保被濫用,一群處心積慮的旅外台灣人經常回台享用健保,還有一群罕見病患、HIV患者在瓜分健保資源;是醫師工作辛苦,還常常被病人起訴,處境悲涼,五大科室後繼無人;是醫院年年喊窮,健保在核刪醫院經費,健保自己也快要虧本入不敷出了。台灣公眾所能知道的醫療現實就只有這些而已,危機、恐懼,導致我們無法理性地評估台灣的醫療資源狀況,只能在恐懼中將身家性命都託付給醫師們,並且盡一切可能封鎖邊境,減少潛在的病人,幫醫師、醫院們紓解壓力罷了。在這樣的認知前提下,台灣有多排外,似乎都不為過了。而且,我們也應當注意,除了近來香港警察暴力所引發的恐懼外,醫療相關的恐懼只是極少數能引發國族政治、排外輿論的事件。在其他涉及本外的議題,例如移工的勞動權益、新住民的社會權利部分,公眾輿論這些年已經有相當進步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