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偵也呼籲,學生對成績的解讀應有正確心態,「不是學校成績比我差的同學,考到和我一樣的級分,我的努力就白費」,努力是否得到報酬,應該是看自己獲得的成果,在校成績不必然代表未來成就,「像是因為高分群成績分不出來,就怕平常成績比我差的同學,卡了我的位,讓我不能考上,但難道這些同學就不適合、沒能力唸這個科系?」
高中老師盼學測數學遠離刁鑽、正常化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也指出,這次命題上可能有行政管控上的疏失,但從另一個角度上看,數學本來就是很多人害怕的科目,很多人滿級分是可喜現象,而所謂頂尖學生,「可能只不過是課業上比別人好,不見得就是頂尖」,像唸醫學院的孩子,不見得只要求課業頂尖,未來對待病患的態度才是重要的,頂尖不該只著重在課業分數,
對於過去數學科,常被認為聚焦於刁鑽題目,王嘉慶也談到,其實老師在教學現場很不喜歡刁鑽題,沒有意義,講解也很麻煩,但如果大考考出來,檢討歷屆試題就不可能避免,「學生也會自己主動來問,老師不能說『這題大考不會考』,因為確實考過。」
王嘉慶並認為,如果108、109年的學測數學科難度,能再維持15年,高中數學才有可能正常化,因為學生大多都會做近10年考古題,再多一點大概也在15年之內,如果15年的難度都能維持住,學生就會對大考中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