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學科能力測驗(下稱:學測),因數學科滿級分人數比去年增加近兩倍,達1萬4489人,引起外界「鑑別度失準」批評,然有教師對此則持相反意見。北一女數學教師王嘉慶便認為,整卷鑑別度應以標準差看待,觀察整體學生分數分布狀況,數學科鑑別度其實很好,他並批評,學測是大學初步篩選學生的門檻,大學需在後續甄試時透過面試、筆試等方式篩選出學生,不該把學測成績當成錄取與否的第一順位,然後再責怪題目出太簡單,直言這是大學招生端的怠惰。
學測成績日前出爐,總是成為考生夢魘的數學科,今年不但滿級分人數來到1萬4489人新高,14、15級分人數更佔據全體考生20%,儘管讓不少學子嚐到甜頭,卻也遭輿論批評喪失鑑別度,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更因對命題的督導不週,而引咎請辭。
北一女教師評學測鑑別度高 「不該把學測成績當成錄取與否第一順位」
然而北一女數學教師王嘉慶對此認為,很多人說的「失去鑑別度」,指的其實是「失去前面10%的鑑別度」,但他認為學測做為全國性測驗,不應只考慮前10%的人,其實看整體學生分數的分布狀況,數學科的鑑別度是很好的。
王嘉慶指出,大考中心去年曾說明過,學測鑑別度分為「單題鑑別度」及「整卷鑑別度」,單提鑑別度是將所有考生分為前33%的高分群,及後33%的低分群,高低分群相差越大,代表鑑別度越高,整卷鑑別度部分,則用標準差表示考生得分的分散程度,對此王嘉慶認為今年標準差最大的,應該是數學或英文。
王嘉慶並談到,學測的宗旨是:「測驗考生是否具有接受大學教育的基本學科能力,是大學校系初步篩選學生的門檻。」合理來說,頂尖學生跟普通學生都可以通過門檻,接著大學端招生時,才會有筆試、面試、資料審查等二階甄試,如果真的是頂尖學生,就能在這個階段勝出,「大學端不應該把學測成績,當成錄取該生與否的第一順位,然後再責怪大考中心題目出太簡單,這是大學招生端的怠惰。」
學測成績只是門檻 雄中老師:第一線老師有責任引導學生
高雄中學化學老師李麗偵也認為,鑑別度在評量理論上有明確定義,不同的評量理論,對鑑別度的定義也略有不同,不是學生高分群、低分群人數少,成績分布類似常態分佈曲線,就是具鑑別度,也不是單純由答對率多或少來判斷,是要考慮題目的難度,與考生的程度對應,「大致上就是,答對難度越高試題的,是程度越好的學生,這份試卷的鑑別度就很好」,他也強調,鑑別度也非評斷試題的唯一指標,也需考量測驗目標。
「目前大家期待的學測成績功能,已經和原來設計有些悖離。」李麗偵認為,學測成績只是門檻,後續第二階段的審查、考試,或學習歷程檔案,才是重要依據,不同的校系對學生的需求不同,如手做能力、創造力、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興趣熱忱……都不是學測可以考出來的,所以二階時有要資料審查、實作或是紙筆測驗,未來的考生也可以好好思考,如何學習精進、做興趣的探索等,第一線老師也有責任引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