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總統蔡英文在接見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時才高呼「投資台灣,就是現在」,豈料才兩個禮拜,就傳出台積電未來三奈米的先進製程計畫準備到美國設廠。事實上,台積電擬赴美投資的計畫已經不是新政府上台後企業出走的首例,包含台塑集團即將在美國投資5千億的投資計畫、鴻海已經在廣州耗資2千億打造最新的面板廠,甚至準備聯手日商軟體銀行在美國投資70億美元(約台幣2千億),倘若再加上台積電三奈米赴美投資計畫的5千億,光鴻海、台塑與台積電3家企業海外投資的金額就高達1.4兆新台幣之譜。
當然,台灣是民主自由的社會,企業要到哪裡設廠有其自主性,然而台積電赴美投資的警訊在於。一,台灣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現在除了面臨中國大陸崛起的威脅,倘若台積電確定赴美投資,未來立足台灣的利基幾乎流失殆盡。台灣的IC設計產業之所以能夠高居世界第2,主要原因在於台灣擁有健全的半導體產業鏈,尤其是先進的晶圓代工製造部門,方能撐起一個充滿活力的IC設計產業。如果台積電的三奈米製程外移美國屬實,其影響的將是整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要說連根拔起並不誇張。固然有人會說,台積電不也早就到中國大陸設廠,但需要注意的是受限於台灣法規,台積電在大陸的產能不能使用最先進的製程技術,而台積電預計赴美的投資則是最先進的三奈米製程,一個是成熟技術擴廠,一個是先進技術的外移,兩者的影響高下立判。
二,台塑的石化業屬高污染產業,在日益嚴苛的環評法規面前難以通過還能理解,現在連台積電屬於高科技產業都面臨環評的掣肘,到底是台灣企業製造的污染太嚴重,還是台灣環評法規過於嚴苛,我們是否真的有本錢為了追求零污染的生活環境而完全無視於產業外流的嚴重性。在環境品質與產業發展間如何達成平衡,顯然是多年來台灣社會一直沒有達成的共識。而台積電十奈米製程先前在中科擴廠期間面臨的一連串環評問題,恐怕也是台積電對於未來持續投資擴廠感到高度不確定性的一大因素。尤其半導體產業的產能開出時間格外重要,錯過了時間點即便最終產能開出,訂單可能也早就被對手搶去。近年來台積電與三星以及英特爾的競爭激烈,只要較對手產能早開出哪怕是1個月,緊跟客戶的訂單需求,幾乎呈現贏者全拿的局面,因此任何可能造成產能延宕的因素都是台積電極力避免的。
三,台積電的出走也是台灣投資環境嚴重惡化的警訊,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向來需要充足的水電能源,然而近年來水電能源的供給問題卻又屢屢上演,缺水的時候倘若調撥農業用水,卻又往往造成農民怨聲載道,高達7成的農業用水是否是有效率的資源利用,相較於高科技廠商一滴水可以循環利用,如何改善台灣整體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卻只在水情告急的時候才會受到社會大眾的驚鴻一瞥,等到颱風雨季雨水充足時,便又無疾而終。用電問題更凸顯出新政府的能源政策對於台灣企業的發展帶來高度不確定性,不只科技業,石化業甚至是服務業,無一不需要穩定的電力製造生產、開門營運,這兩年即便都還沒完全廢除核電夏天便屢屢上演用電告急的景象,豈能想像廢除核電之後。新政府上台之初,聲勢浩大的開放台電號召全民一揭台灣的用電真相,然而雷聲大雨點小,時至今日,我們究竟知道了多少真相仍是個未知數,然而對於企業來說,看的是5到10年後的發展與規劃,而這些外移的企業顯然用行動對於新政府能源政策投下不信任票。
投資台灣是否正是時候?還沒引來外資企業,倒是先嚇跑了一眾國內企業。尤其台積電作為台灣少見的國際級大企業,倘若出走其指標效應恐怕難以估量。當然很多問題是長期的累積,但是相較於新政府大力推動許多新興產業,屢次喊出要組國家隊的口號。似乎歸根究底正視這些既存的問題,如何將外流的投資機會留在台灣,恐怕才是根本之道。如何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在既有的產業基礎上尋求新的突破點,台灣企業需要的其實是新政府「對」的政策而非國家「隊」。
*作者為政大東亞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