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狎妓吸大煙─日本名醫眼中的張季鸞

2014-09-21 05:49

? 人氣

張季鸞與夫人陳孝俠,兒子張士基1937年在香港合影。(騰訊大家網)

張季鸞與夫人陳孝俠,兒子張士基1937年在香港合影。(騰訊大家網)

張季鸞研究近年不斷向前推進,論文、專著成批湧現,大公報舊人的回憶也相繼整理出版。透過這些文字,張季鸞作為報業巨人的風采,在湮滅了半個多世紀後漸漸被今人所瞭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這些回憶文字,因為基本上出自張季鸞同事的筆下,所以多突出其偉大的人格、下筆千言的言論風采,以及愛國憂民的情操。

隨便舉一個例子即可作為代表。張季鸞去世後的第二天,即1941年9月7日,重慶《中央日報》即刊登許君遠的悼念文章《敬悼張季鸞先生》,文中說:「在國家的立場上說,他是一員勇猛的鬥士;在《大公報》的立場上說,他是整個事業的靈魂;在朋友的立場上說,他又是一個指路的燈塔,航海的指南針。」許君遠1928年畢業於北大英國文學系,屬《大公報》第二代高層決策人。寫作此文時,他已加入《中央日報》任副總編輯。他的這段話,基本能代表大公報人回憶、評價張季鸞的調子。

總括起來,同事眼中的張季鸞,屬於那種「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賢者,有莊重的一面,也有親切的一面。關於後一面,許君遠還有一段話值得注意:「只要你是他的一個忠實的同志,他全一律的把你看成他的最知己的朋友。吃喝玩在他面前用不著拘泥,用不著扭捏,儘管大方,儘管放肆。他高興這樣,他不以為忤。」

getImage321

以往讀這段話,想像不到這裡所指的「吃喝玩」「放肆」的具體含義,最近讀《謙廬隨筆》一書(編按:繁體版/秀威出版,2014),對此恍然有悟。原來,它們指代舊式文人那种放浪形骸的生 活態度與方式,這種舊式文人的生活態度與方式,也很典型地存在於張季鸞身 上。而這一點,是從以往回憶張季鸞的文字中看不到的。

《謙廬隨筆》的作者矢原謙吉,是民國時期在北平行醫的日本人。他出身於武士 之家,留學德國多年,醫學專業畢業後來中國。由於醫生精湛,醫德高尚,矢原 謙吉成為聞名華北的名醫,連當時內蒙的德王都悄悄到北平請其看病。矢原謙吉 與當時華北軍政界及文化、報界的知名人士往來密切。身為值得信賴的醫生,一 些人在找矢原看病的同時,也樂於向其講述「心病」。此外,矢原同當時報界的 風雲人物如張季鸞、管翼賢張恨水是好朋友,這些人不但經常與矢原餐會,且 常向其講述各類掌故逸聞,矢原遂得以掌握大量內幕。1938年,由於被日軍懷疑幫助中國朋友逃離佔領區,矢原在日軍逼迫下離開中國,逃往美國。二戰結束前,矢原謙吉去世,《謙廬隨筆》為其去世前寫成。矢原漢語造詣很高,文筆生動,敘事詳實,由於其為外國人,所以一般認為,這本主要記錄當時中國華北軍政要人秘聞的書,比較客觀,史料價值甚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