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盪在不同學科之間,劉峻誠十分得心應手,他說:「我有兩個很顯著的特質,一個是學東西很快,第二是創造力很強。」他就像是科技界的達文西,左手拿畫筆,右手做實驗,源自於對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他從來不畏懼嘗試解決別人眼中的難題,並且在熱忱與專注的自我驅動力之下,總是能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表面上劉峻誠的求學過程順風順水,在拿到博士學位畢業之前,還拿過IBM競賽獎,以及兩個國際級期刊最佳論文獎的提名。但對劉峻誠來說,在美國的求學過程,卻是人生中遭遇最多挑戰的艱難時期。
博士生時期跟過五位教授,苦讀練就一身功力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博士生都是深入鑽研某個細分領域,劉峻誠在這段期間卻先後跟過五位不同的教授。「其實我是被生活所逼,」劉峻誠無奈地說,因為當時景氣差,獎學金大幅縮水,姊姊與弟弟也同時出國深造,為了減輕父母的經濟重擔,劉峻誠只能瞄準各個有經費的研究室,爭取助教資格。
「每個老師的研究領域都不一樣,沒學過怎麼辦?就是趁寒暑假買教科書來狂K,用很短的時間把這些書讀懂」劉峻誠說,這聽起來很瘋狂,但是為了活下去,他強迫自己發揮百分之兩百的潛能,就像一人籃球隊似的,同時打前鋒、中鋒、後衛。儘管辛苦,卻也為他奠定了從軟體到硬體、從上游到終端的扎實知識基礎。
拿到博士學位後,原以為就能進入大公司、拿高薪,邁向人生勝利之路,「沒想到碰到全球金融海嘯,面試了三十多家公司都找不到工作!」當時劉峻誠已經準備回台灣,所幸在朋友介紹之下,進入諾基亞的外包公司。
劉峻誠說:「那是一家小公司,什麼都要做,薪水又低。」幸好,是金子總是會發光,隨著景氣逐漸復甦,劉峻誠先後歷練過無線通訊軟體、軟硬整合系統、3.5G手機開發、觸控面板晶片等不同業務,每個工作都做得很成功,拿下多項專利,也發表了許多論文。
回首自己的博士生生涯,畢業後又經歷過美商、韓商、台商等不同文化的洗禮,做過的業務橫跨各領域,劉峻誠有感而發地說:「我一直在打破不同的框架,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每打破一次,自己就成長一次。」
看對AI趨勢,卻不被當時市場接受
二○一五年,劉峻誠離開高通,與幾個好朋友共同創辦耐能智慧。生活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為什麼又要開啟另一個動蕩的新世界?劉峻誠說:「因為在高通,我永遠只是一顆小螺絲釘。」
儘管生活安逸,又擁有令人稱羨的薪資與社會地位,劉峻誠心中卻始終有一簇想要改變世界的火苗。
因為曾任職高通多媒體研發中心,劉峻誠接觸到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終端運用、3D人臉辨識技術,視野變得更加寬闊,血液中好奇與創造的因子也開始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