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里約奧運於日前閉幕,閉幕式的接棒國家表演意外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以哆啦A夢、Hello Kitty、足球小將翼等動漫角色,結合流暢的節奏、鮮明的視覺打造一場吸引眾人目光的視覺展演,最後虛實串連讓首相安倍晉三化身為超級瑪利歐穿越地心,現身會場的剎那驚艷全場,在這宣傳國家形象的最佳舞臺再一次擦亮「日本」這個品牌;無獨有偶,「韓國」在2015年的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以「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為主題,藉由絢麗的數位科技吸引眾人目光,向世界各國的參觀者傳遞韓食文化。
對於能宣傳國家形象的各種世界型活動,各國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凸顯自己國家的特色,而有趣的是,在以上兩則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日本捨棄宣揚優美的傳統和風,以動漫等次文化取而代之;韓國也一改運用一向的K-POP偶像做為海外行銷,改以傳統韓食為國家宣傳,可見各國在海外市場,皆以多變的嶄新手法與消費者溝通,創造多面的國家形象,才能分層打進各消費年齡層,達到全面推廣國家形象的效益。
重新塑造台灣品牌傘 創造MIT產品溢價空間
對於世界各國的人來說,提到「台灣」,普遍給人僅止於「高科技」的印象,然而在外銷群雄割據的時代,如何凸顯國家文化特色與競爭力,形成「品牌傘」效應,才能帶動國家產品與服務的出口。在國家品牌傘之下,才能讓產業商品有更多的溢價空間。
根據商發院調查發現,我國業者在拓展海外東協市場時多透過業務開發、當地參展、運用當地人脈網來尋求合作夥伴和代理經銷商,並以「賣斷」(sell-off)為前提與對方洽商。但隨著國際品牌紛紛進入東協市場卡位、當地通路及代理經銷商日益熟悉品牌操作,消費者也偏好購買來自日韓或歐美的國際品牌,MIT品牌的光環逐漸消失,難以吸引當地買主的青睞。再者,東協市場的消費商機日益龐大,許多當地國際大型買主因擁有多年操作國際品牌的經驗,因此在採購進口、評估代理外國產品(特別是消費品),評選重點除了產品品質之外,更在意合作對象品牌之國際知名度、服務的完整性,以及合作對象之價格競爭力。
近年來,韓國透過文化行銷和科技加值,成功創造其產業優勢形象,以及產品在國際買主心中的溢價(premium)空間,相對於我國中小企業業者於當地,在品牌知名度及好感度不如韓國,在價格上亦難以與本土品牌競爭,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在拓銷海外市場上,常處於國際策略大師Michael E. Porter競爭策略所論之「卡在中間路線」(stuck in the middle);落入必須和當地本土品牌進行價格廝殺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