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21日批准太空總署(NASA)的2017年預算法案,比去年多出了整整2億美元(約台幣65億元),川普要求NASA加強研究在2033年執行「載人火星任務」的可能性,比原先的計畫提早4年。但同時川普也大砍不少科學研究經費,包括監測氣候變遷情形的衛星計畫,似乎已打算放棄這顆星球。
又是在眾多幕僚的包圍下,川普(Donald Trump)首度簽下就任總統後第一份NASA預算法案,也是美國7年來第一次授權NASA預算法案,批准了195億美元的預算,比上一財政年度整整多出2億美元。「超過60年來,NASA啟發了無數美國人對異星世界的想像,」川普簽署法案時說道,「我很高興簽署這項法案,這項法案再次確定了NASA的核心任務:人類探索太空和航太科技的發展。」。
這份法案長達57頁,法案中指出,NASA的目標將是繼續和國際、學術及商業合作夥伴一起「把人類觸角拓展至遙遠太空,包括月球、火星與其衛星,甚至更遠的地方」。
在太空探索方面,此法案承諾繼續發展最新一代載人太空船「獵戶座」(Orion)、可載人也可載貨的運輸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韋伯紅外線太空望遠鏡(JWST)、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木衛二歐羅巴(Europa)探索計畫等眾多重大項目。近地軌道方面,則確認將支持國際太空站運作至少到2024年,並繼續支持美國商業貨運與載人計畫發展,從而結束美國對俄羅斯載人航天的依賴。
此外,法案也明白勾勒,NASA的長期願景是「拓展人類在近地軌道之外的永久存在」,包括「在另一個天體上建立可能的人類棲息地」及發展「繁榮的21世紀太空經濟」。最受注目的部分,則是該法案要求NASA在3個月內提交載人火星任務時程表,希望在2033年完成「抵達火星附近或火星表面」。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這一計畫的實現約為2037年。
削減氣候變遷研究預算
但是白宮上星期提交的預算綱要中,NASA預算原為191億美元,最後卻增加4億美元。美媒指出,新法案挹注不少在火星任務上,卻同時大幅砍掉了NASA的地球環境研究計畫,法案指示,將終止資助可以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流動的「軌道碳觀測衛星3號」(OCO 3)、從遠距觀察地球與太陽風等動態的太空深處氣候觀測(DSCOVR),以及「探路者」氣候絕對輻射與折射觀測(CLARREO)等等。
此外,根據預算書,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預算被削減近60億美元,能源部(DOE)科學辦公室的預算減少近20%。環保署(EPA)更直接被砍掉近1/3的預算,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NOAA)利用衛星監測兩極冰帽溶解趨勢的計畫也被大幅限縮。
川普是美國唯一一位宣稱不相信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總統,曾在選舉期間威脅要退出聯合國應對氣候變遷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川普政府除了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興趣缺缺,還計畫擴大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復興美國煤礦產業。川就任後不久,白宮網站就已將「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相關資料刪除殆盡。
自載人登陸月球並返回的阿波羅計畫成功之後,美國與俄國都致力於登陸火星任務,但如何從火星返回地球一直是個大難題。俄國已在2000年完成載人火星任務所需的生物科技設備。美國也依賴其技術,將應用在預計2018年發射的火星探測器上,偵測火星生命是否存在 。作為冷戰時期太空競賽的2個死對頭,超越俄國、率先登陸火星,顯然也是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一個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