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在得獎前的知名度,根據其項目不同而大有不同。一般來說和平獎的得主起碼在本國是無人不曉的,特別是2009年的得主美國總統奧巴馬則是全世界皆知了。文學獎被提名者的知名度也都比較高,超越國界並不罕見,比如村上春樹就是一個例子,雖然不知道他最後能不能拿到諾獎,但是知道他名字的人可真不少。
醫學生理、物理和化學獎就不一樣了,這些領域屬於專業領域,一般人根本就弄不懂,但也有在得獎前就名氣很大的,比如今年的物理學獎得主之一——中村修二在日本早就幾乎是眾人皆知。
作為高亮度藍光LED的發明者的中村修二,在1999年離開日亞化學工業之後,就一直是日本媒體追逐的對象,先是他被原來的僱主日亞化學工業告上法庭,起訴他有洩漏企業機密的嫌疑,這下讓當時已是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材料系教授的中村修二火了,乾脆回到日本與日亞化學工業打起了官司。
眾所周知,日本的醫學生理、物理和化學三種諾貝爾獎得主包括現為美國國籍的南部陽一郎和中村修二在內有19人,這些人的教育以及獲獎工作都是在日本完成的,日本出了這麼多諾貝爾獎得主也說明了日本製造業的強大。醫學生理學獎領域和製藥產業有直接關係的,而化學獎幾乎就是化學工業本身,日本的化學獎得主有七人之多就說明了日本化學工業的水平。
得獎最多的當然是物理學獎,加上南部和中村兩教授有十人。但筆者總覺得這次藍光LED有關的諾貝爾獎是發錯了,應該是化學獎才對,因為整個的獲獎理由都是圍繞著藍光LED的製法在打轉,製法其實是一個化工過程,不應該歸到物理學獎,如此物理化學就要反過來了。
日本的諾獎得主中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出身於企業的研究人員或者技術人員不少,像本屆物理學獎三位得主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中的兩位,赤崎勇和中村修二的工作都是在企業完成的,中村修二是在日亞化學,而赤崎勇則是在松下電器。
這種異色的諾獎得主的存在,說明了日本企業曾經有過的輝煌,但是日本企業已經不再輝煌,至於這種輝煌還會不會再來,只要看看中村修二為什麼會那麼有名就知道了。
中村修二在日亞化學工作時所發明的「氮化半導體結晶膜的成長方法」是藍色LED的生產的關鍵技術,得到了日本第2628404號專利。根據這個專利而制得的LED為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帶來的利潤,在2004年經東京高等法院認定是1208.6012億日元,如果折算成美元的話應該是十億多美元。但是日亞化學工業給中村修二的獎勵就只是區區兩萬日元,不到2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