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9日通報,截至當天0時,南韓比前一天0時新增248例感染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達7382例、51人死亡。南韓政府9日起也推出新的口罩限購措施,民眾除可按照出生年份在藥局等銷售點購買口罩,每人每周限購2片,一片要價1500韓元(約合新台幣40元),同時也開放民眾為同戶籍的老人與孩童代購。
由於南韓的口罩限購政策比台灣整整慢了一個多月,保健福祉部長朴凌厚仍誇稱南韓應對疫情是「足為他國模範,已達世界標準」,《朝鮮日報》9日社論痛斥文在寅政府無視人民買不到口罩憤怒,竟還敢往臉上貼金。《朝鮮日報》也再次以台灣的應對為例,表示文在寅讓老百姓買不到口罩、全國超過50人死亡,完全是政府能力不足的問題。
《朝鮮日報》稱,南韓製造業在全世界排名第五,口罩生產能力更排名世界第二。單以口罩日產量1200萬片來說,對經濟活動人口2800萬的南韓根本綽綽有餘。但是武漢肺炎疫情在南韓爆發50天來,南韓卻陷入口罩供應稀缺的困境,民眾無論怎麼排隊,還是有許多人買不到口罩。
文在寅政府5日宣布「每人每周購買2片口罩」的政策,但親人之間不得代買,除非是幫身心障礙者代購。政策公布後,遭到輿論批評「紙上談兵」、「不知民間疾苦」,文在寅7日下令「擴大代購範圍」,南韓政府8日才宣布可以幫同戶籍的10歲以下兒童、80歲以上老人與長期療養補助金領取人代購。
購買口罩將以代買對象的出生年份尾數為準,周一限尾數為1和6者購買,周二限2和7,周三3和8,周四4和9,周五限尾數為5和0者購買,周末不限,代買者在購買時須出示有效身分證和居民登記證副本。購買口罩地點除了藥局之外,還包括郵局與農協超市,但因後者系統尚未建置完成,目前僅能每人每日購買一片口罩。
《朝鮮日報》稱,政府改善後的代購方式仍被批評「不切實際」,除了要準備證明同居事實的居民登記簿影本,老人的代購門檻訂在80歲也讓許多民眾無法接受。居住在忠清南道的李平熙就說:「去年母親去世,75歲的父親行動不便,無法出門。如果不能代購,我只能背著父親去買口罩,這樣一來我不得不每周請一次假。」
南韓國務總理丁世均8日對口罩問題尚未解決「感到非常抱歉」,他說政府會全力確保口罩生產材料充足、爭取提高口罩生產設備開工率、嚴罰違法生產銷售行為。丁世均也呼籲國民互相體諒,將有限的口罩留給最需要的人,口罩限購措施是為了將醫療資源優先分配給一線醫護人員。他還說:「在感染危險較低的地方,鼓勵使用棉質口罩,自己也會以身作則。」但也有民眾質疑:「不久前,政府不是說棉質口罩沒有效果嗎?」
針對南韓的口罩之亂,曾經刊文稱「好羨慕台灣」的《朝鮮日報》,在社論中再次說明台灣作法,包括1月24日武漢封城後的第二天,台灣就宣布禁止口罩出口,並且製作網路「即時口罩地圖」,雖然同樣是每人每周限購2片,但台灣一片只要200韓元(新台幣5元)。
更重要的是,口罩短缺就應該積極擴大產量,台灣政府出資建置90台條口罩生產線,並且送給口罩工廠,這讓台灣原來僅有390萬片的日產量躍升到820萬片,4月份還要再增加到1200萬片,這也讓台灣從3月5日每人每周可以購買的口罩數量增加1片。《朝鮮日報》批評文在寅政府,「日產1200萬片的南韓買不到口罩,原來日產390萬片的台灣竟然可以讓人民買的到,這完全就是能力不足的問題」。
針對南韓超過7千人確診、51人身亡,文在寅政府還在自誇「反應迅速、防疫傑出」,南韓外交部長康京和為了抗議日本管制韓國旅客入境時也強調「南韓優秀檢測能力領先全球,防疫系統有效阻斷病毒擴散」。《朝鮮日報》引用醫界說法:「連口罩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政府,對種種錯誤應對不但沒有道歉,反而自吹自擂,這無異於是在患者、遺屬與國民的胸口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