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德觀點:引導投資方向並獲得政治權力,信評機構成為新冷戰戰場?

2020-03-11 07:10

? 人氣

如今,這三個指數引導20兆美元的投資資金,除了影響ETF以外,就連主動投資的投資經理也會引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某些指數編製機構只提供統計結果,幾乎不主動修正,但很多時候還是需要人為判斷。指數通常不只看市值與收益這些「金融」指標,也會考量股票類別與流動性等等,但公司的治理方式注定與意識型態相關,若將主觀考量納入指標,就會讓指標變得越來越政治。如果碰到與編製機構自身覆蓋範圍相關的問題,有時候指數還得在評斷時保持平衡,於是某些決定可能就過度包容,某些則不夠包容。

最明顯的例子之一,就是各國在金融市場的分類。MSCI把哪些國家分入新興市場,哪些國家分入邊境市場,其影響力就跟以前的債券評等機構一樣巨大,大到政府高官會立刻打電話來聯絡。MSCI最近就在拖了很久之後,決定逐步增加中國A股的權重。

利用中介機構推動改革

MSCI的方法目前依然遠遠低估中國股市,但它們光是在貿易戰打響之際調整中國股市權重,就已經引來砲火。多次提案限制美中貿易關係的佛州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公開要求MSCI說明理由。雖然指數機構並沒有直接投資股市,但美國聯邦退休基金會透過追蹤MSCI指數的ETF投資中國股市,MSCI這家美國公司自然會引發關注。

指數編製機構的權威性,讓它們與中國監理機關之間的談判意義重大,它們在最前線影響中國開放的過程,甚至會影響到人民幣的穩定度與國際性。中國股票由外資持有的比例,從2017的2%增至2019年的3.3%,主要似乎就是因為指數投資;而在MSCI目前的要求之中,也包含中國提高避險工具與衍生性商品的流動性。

其實,中國自己也早就希望利用這些中介機構推動改革,它在2009年就一反當時不參與國際事務的慣例,大膽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提議,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之中。他們讓國外機構打造人民幣投資組合的作法,也反映出中國本土科技平台在該國的力量,微信和阿里巴巴這類公司在中國多少都肩負金融圈的監理與司法權,讓正規政府機關的負擔減輕不少。

大部分國家的政府似乎無法威脅指數,但中國的力量似乎足以成為美國政府以外唯一能造成威脅的強權。因此,兩國必然都越來越想讓指數機構靠向自己這邊。在冷戰時期,韓戰、越戰、國共內戰都是美蘇兩大強權的代理戰爭,而在新的冷戰中,戰場可能就是金融中介。

川普政府自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即多次針對華為。(AP)
中美貿易戰尚未結束,作者指出,在新的經濟冷戰中,戰場可能就是金融中介。圖為美國總統川普(AP)

市場泡沫遭堆高

但指數的本質只是資訊,即使這種東西真能引導投資方向,為何能獲得國內外的政治權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