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舉行奧運的合約書中,確實也給予主辦單位取消賽事的權利,像是因為戰爭、內亂、或是「其他嚴重威脅或傷害奧運參與者安全的任何狀況」。雖然巴赫與東京的官員們,都不願對何時決定要不要辦奧運設下時間表,但根據舉辦過2012年倫敦奧運的資深官員說法,當時他們確實針對不可抗力或者發生恐攻等情況,擬定了一個「無觀眾」的應急計劃。
《紐時》指出,根據這份計畫,一但發生妨礙比賽進行的重大狀況,首先被禁止參與的該是一般觀眾,然後是非必要的工作人員與其他團體,最後會被留下來的就是播報員與賽事所需的必要工作人員。根據奧運組委會的預算文件,如果真的舉行一場「無觀眾」的東京奧運,東京方面可能會因為退票等支出虧損8.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54.5億元)左右。
《每日新聞》說,如果真的舉行「無觀眾」奧運,主要損失的就是門票收入,但與播放權利金相比,門票其實只佔奧運收益的一小部分。根據《每日新聞》的資料,2013到2016年IOC的奧運會主要收益為51.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48億元)。其中播放權利金將近8成(41.57億),剩下將近2成是來自贊助商的收入,但門票收入僅有5.27億美元,約佔整體收益7.5%。
不過除了觀眾之外,選手本身的罹病風險、甚至能否入境日本,屆時可能依舊困擾主辦單位。尤其義大利目前全境封鎖,日本也被數十個國家與地區管制入境,連美國總統川普都在考慮禁止入境日本。東京奧運預計將有206個國家或地區、超過1萬名運動員參賽,如果屆時「有些國家能去、有些不可以」,奧運還算是全球最重要的體育盛會嗎?奧委會又真的還能收到預期的播放權利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