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模式》書摘(3):人才 招募是最重要的事

2014-11-22 02:50

? 人氣

就經理人來說,「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是什麼?」這個答案應該是:人才招募。布林面試羅森柏格時,他不只是在試探對方的能耐,他是很認真地要做好這件工作。起初,羅森柏格把布林的認真態度歸因於他將成為高階團隊的成員,和布林密切共事;但是,等到進入Google 後,羅森柏格發現,這家公司的領導人和每一位工作應徵者面談時都是這麼認真,不論這個人應徵的是初級軟體工程師的職務,還是高階主管職務。Google 將公司第一順位的工作擺在投資時間和心力於確保招募到最優人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大概以為這種投入程度很普遍,但實際上,儘管多數經理人歷經投履歷、電話對談過濾、面試、更多的面試、公司開出聘用條件、討價還價、更多的討價還價、接受等相似流程取得職務,但在獲得錄用後,他們似乎竭盡職務權力所能地避開人才招募工作。他們認為,人才招募是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審閱履歷表的工作可以委派給年輕同事或人力資源部門的某個人。面試是討人厭的雜務,面試意見表這麼長,令人望之生畏,所以填寫這份表格的工作一定會拖到星期五下午才會做,到了這個時候,面試時的細節已經記憶模糊了。於是,面試官匆忙草率地完成一份報告,希望他們的同事寫出較好的面試意見表。在多數組織,愈高階的主管愈不關心人才招募流程,但正確做法應該相反。

在網際網路世紀,把人才招募工作做好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層面。傳統的人才招募模式是層級制,招募人員的經理人決定錄用,而其他團隊成員提供意見,不論這位經理做出什麼決定,高階主管都蓋上橡皮圖章。這種模式的問題是,這個人進入公司後,工作模式是(或應該是)與人合作模式,有高自由度和透明度,不須理會階級頭銜。因此,單一經理人的招募決策直接影響到無數團隊,而非只影響到他(她)本身的團隊。

層級制人才招募模式還有另一個問題。領導人(以及很多管理書作者)常說他們招募比他們更聰明的人才,但在層級制人才招募流程中,這種情形鮮少發生。「這傢伙真聰明,我們錄用他」的理性決策往往被更情緒性的理由推翻:「可是,他可能會表現得比我強,把我比下去,那我就無法升官了,我的小孩會認為我是輸家,然後我的老婆就會跟皮特咖啡店(Peet’s Coffee & Tea)的傢伙跑了,還捲走我的狗和車。」換言之,人性是半路礙事的程咬金。

Google 的兩位創辦人打從一開始就了解,為了能一直招募到最優秀的人才,不能遵循一般美國企業的人才招募模式,得採行學術界模式。大學通常不會解雇教授,因此它們投資很多時間把教師聘雇和升等的工作做好,通常採用審議委員會的模式。借鏡這個模式,我們認為,人才招募應該捨棄層級制,改採同儕制,由審議委員會做出決策,應該聚焦在為公司引進盡可能最優秀的人才,就算他們的經驗可能不符合職缺角色。儘管在施密特聘用雪柔.桑德柏格時並沒有一個適合她的職缺,但過沒多久,她就負責組成我們的小型事業銷售團隊,這項職務過去並沒有正式存在,直到她的幫助創造了這個角色(桑德柏格後來離開Google,成為臉書的營運長,還寫了一本暢銷書。當你雇用智慧創做者,他們有些人最後會聰明地為自己在公司外創造機會,詳見本章後文的討論)。同儕制人才招募流程側重的是人才,不是組織,智慧創做者比職務角色更為重要,公司比經理人更為重要。

「員工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這是老生常談,但是想打造一支實踐這句話的智慧創做者團隊,你不能光說不練,你必須改變招募這種團隊成員的方式。好消息是,任何人都能做出這種改變。我們在第一章提出的一些公司文化建議,對既有公司可能構成採行上的挑戰,但說到改變人才招募方式,任何公司都可以做到。比較沒那麼好的消息是,想把人才招募工作做得很好,那得花很多心力和時間,但這是你能做出的最佳投資。

※ 全球的科技巨擘谷歌,被認為是全球最幸福、最自由、也最尊重個人的企業,但企業的強勁成長與創新能力卻也是全球之冠,甚至被許多趨勢預言家認為未來將超越美國蘋果公司,是全球最有創新能力的企業。他們如何作到這一切?《Google模式》是第一本由谷歌團隊公開企業內部運作與思維之道,中文版由天下雜誌出版,風傳媒特地與天下合作刊出精采書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