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模式》書摘(4):決策 共識的真義

2014-11-23 03:03

? 人氣

但是,2009 年12 月的駭客攻擊使所有進展突然陷入危險。施密特向來相信進入中國市場不僅是正確的商業決策,也是正確的道德決策。布林一直都站在不同意的立場,佩吉則是站在施密特這邊。但是,這次的駭客攻擊使佩吉改變心意,他告訴施密特,我們目睹的是邪惡行為,這種行為不會停止,而且,騷擾實際上很可能會變本加厲。施密特同意這個看法,但他沒料到,Google 最終竟然會以自我驅逐的方式退出中國。兩位創辦人現在堅定反對Google.cn 網站的搜尋結果被中國當局審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領導人來說,當困難的事開始時,就是必須做出決策的時刻;「困難」(tough)這個字後面經常跟著「決策」(decision)不是沒有原因的(近幾十年,「tough」後面也常出現「love」,不過這種政策的實行超出本書內容範圍。譯註:tough love 是嚴厲的愛, 因為出於愛而嚴格管教)。Google 決定退出中國,彰顯出我們的決策和流程運作。制定策略、招募合適人才、建立獨特的公司文化,這些是所有企業和企業領導人的重要工作,也是做決策的先決要件。

2009 年12 月,布林和他召集的團隊繼續調查那樁駭客攻擊事件,施密特知道現在得做出公司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項決策。雖然,他相信繼續留在中國市場對公司最有利,但他也知道,兩位創辦人現在不同意他的觀點,他們不再認為Google 有助於改變中國政府的審查運作,他們不想再以任何形式參與這種審查。施密特知道很難改變他們的心意,因此他轉移焦點,為公司做出最佳決策並不是唯一重要的事,還要指揮流程,使公司以最好的方式達成這個決策。因為公司還會出現其他危機,需要做出其他重要決策,他的幕僚和全公司的大批智慧創做者全會注意並學習公司這次做出決策的方式。由於施密特很有把握地肯定自己不會認同這次的決策結果,因此這次的決策流程格外具有挑戰性。

布林與調查團隊在2010 年1 月初確定駭客攻擊的源頭和規模,情況非常糟糕。這些駭客不僅試圖竊取原始碼,也意圖盜用幾名中國政治異議人士的Gmail 帳號。布林認為必須非常快速公布這次的攻擊行動,以及Google 的因應方式。針對這點,公司內部鮮有異議。在1 月第一週施密特的行政會議上,布林強烈主張要回應這次駭客攻擊,我們應該終止繼續遵守中國政府的審查政策。他要求我們停止過濾Google.cn 網站的搜尋結果,就算這會招致中國政府關閉這個網站,致使我們在這個市場上辛苦獲得的進展付諸東流也在所不惜。布林在會議中站著陳述他的主張,通常,只有在他穿著直排輪溜冰鞋時才會在會議中站著。施密特那天出差,透過視訊會議參與,他請他的團隊考慮所有資料,在下次會議時提出公司該站在什麼立場,並為這個立場做出辯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