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媒體紛紛報導,從2017級本科新生開始,清華學生須通過入學後的游泳測試,游50公尺才算達到要求。如果不能達標,就必須參加游泳課並達到要求,否則不能獲得畢業證書。
報導說,實行新規定,是為了解決中國大學生體質普遍下降的問題。消息一出,立刻上了微博熱搜榜,成為中國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有些網友支持清華的舉動,認為「現在中國人普遍體質太差了,不是太瘦就是胖子」,有必要重視體育。但也有許多人對這樣的「硬性規定」感到不解,認為游泳好不一定能拿諾貝爾獎,這樣的規定會「扼殺人才」。
針對社會上的爭議,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對中國媒體說,「不會游泳就不能畢業」並不是新要求,而是1919年制訂的清華老校規。
民國時期的清華為什麼會制訂這樣的校規呢?
清華創建於1911年,是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所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清華當時的教育目標就是讓學生畢業後能夠與美國的大學生活順利接軌,因此學制深受美式教育的影響。
清華學校1912年就設立了體育部,而且很快組建了田徑隊、足球隊、籃球隊、棒球隊等。1913年上任的周怡春校長提出「三育並進」的教育思想,重視「德智體三育」,致力於培育"完全人格"。
為了防止學生變成四體不勤的書呆子,校方於1914年實行「強迫運動」,規定每天下午4點到5點之間,圖書館、教室、宿舍都鎖起來,所有學生必須著短衣進入運動場運動。
1919年,清華巨資興建的新體育館建成,體育課成為必修課。校方規定,體育不及格者不能出洋留學。
這個規定可不是虛張聲勢。後來成為國學大師的吳宓,只因跳遠跳不過12英尺的及格線,被扣了半年,通過之後才得以出國留學。
著名文學家梁實秋當時游泳沒有過關,補考時拼盡全力游完全程,才得以畢業。除了受西方體育教育的影響之外,清華師生「恥不如人」的精神也是該校重視體育的重要原因。
民國時期的清華體育部主任馬約翰後來回憶說:「我初來清華時教化學,對體育也很關心。有一次,跟校長談進一步發展學校體育問題。因為有了一個實際問題,就是清華每年要送出100名學生到美國,送出的學生,總要像樣一點,不能送去『東亞病夫』。」
誰能想到,近百年後,中國青年學生的身體素質又成為令清華校方頭痛的難題,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竟是 回歸百年前的民國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