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告別美麗島,迎接首投族─寫於美麗島事件35周年

2014-12-10 12:04

? 人氣

新世代拋棄藍綠之爭,正是對美麗島最好的繼承與修正。(葉信菉攝)

新世代拋棄藍綠之爭,正是對美麗島最好的繼承與修正。(葉信菉攝)

12月10日既是世界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的紀念日。今年是「美麗島事件」35周年,早就打算為之寫點東西,日前又恰逢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出爐,我自然而然將二者聯繫在了一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只是,這種聯繫並不是順理成章的因果關係或傳承關係。如果沒有「美麗島」,就不會有臺灣的今天。但「美麗島」並沒有按照既定方向前行,反而一度背離,當年的一些參與者甚至將坐牢當成政治資本,極速墮落。藍綠之爭消解了太多種可能性,也製造了更多分歧,直到新世代的崛起,為臺灣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在今天說一句:臺灣已經到了告別「美麗島」的時候,它的政治意義已在這35年間用盡,臺灣將迎接新世代。

前幾天與一位並不老的前輩吃飯,我們聊到80後和90後,也聊到臺灣。他對年輕一代的看法,並無某些老一輩喜歡掛在嘴邊的「缺乏責任感」、「自私」等妖魔化評價,而是認為一代更比一代強。他以公德為例,坦言是讀中學的女兒改變了自己有時亂丟垃圾的壞習慣。談及臺灣問題時,我亦提到年輕一代,認為他們影響了選舉結果。

在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遭遇了重大失利,先前的「北藍南綠」格局被打破,有人稱之為「國民黨不僅沒能守住南北分界的濁水溪,甚至丟掉了藍營的大本營淡水河」。

這當中的因素很多,如馬英九政績不佳,國民黨內訌不休等,年輕一代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他們被稱為「首投族」,即達到法定投票年齡,第一次參與投票的年輕人。

日前讀到的一篇分析文章稱,「首投族」與臺灣老一輩的成長經歷大異。不管是外省人還是臺灣人,臺灣老一輩都曾經歷過困窘時光。在那個威權統治的年代裡,意識形態曾經高於一切,經濟尚未起飛。「首投族」則不然,他們在臺灣經濟騰飛時出生、成長,經歷了臺灣的民主化大潮。

這一點其實與大陸的代際差異有相似之處。如今的大陸老一輩,在政治運動中成長,屬於被耽誤的一代,本該讀書的時候卻或主動或被迫地沉溺於運動,思想和成長都遭受戕害。與此同時,他們有一些無法逾越的瓶頸,比如很難分清公域和私域的關係,缺乏公德,對個人選擇缺少尊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和動輒上綱上線的大字報心態深入骨髓而不自知;自己對這個社會缺乏責任感,對各種社會亂象「容忍度」極高,甚至參與其中,卻喜歡批評年輕人自私;同時因為經歷過饑餓和恐懼,過於世故功利。

此前看到一個段子,當然不是如今老一輩的「專利」,但在他們身上體現甚為明顯——「信仰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自由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原則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對於中國人來說,不能當飯吃的都不重要。我們信奉豬的生活原則,往往得到了豬的命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常常聽到這類話語:「看這些閒書幹什麼,好好去學習」,「別搞這些沒用的,考不上大學一輩子就完了」,「工作穩定最重要,別想三想四」,「快三十了還不結婚,誰誰家孩子都老大了」……這些生活細節本身就是「豬的生活原則」的體現。小事尚且如此,大事更不必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