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OPEC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石油戰加劇,國內油價自下週起每公升可能下跌近4元,創下史上最大跌幅。
全球在疫情籠罩下經濟成長趨緩,減少石油生產合乎市場邏輯,而俄羅斯不願配合的原因,很可能是為了打擊美國在近年「頁岩油革命」後,對國際油市的搶占。年初美國與伊朗爆發衝突時,川普曾在對伊朗的喊話中自誇:「我們已實現能源獨立,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這一切,都要拜頁岩油生產成本降低所賜。然而無論開採技術再怎麼進步,要從岩石中萃取石油,難度都遠甚常規原油,當價格一瀉千里時,頁岩油公司即面臨危機。
美國方面,對此當非毫無所知,卻未出面呼籲盟友沙烏地停止削價競爭,顯然也別有盤算。近年俄羅斯利用石油獲益,重整國家經濟,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介入敘利亞內戰、馳援委內瑞拉馬杜洛政權,頗有恢復蘇聯時期的霸權之勢。蘇聯在1970年代利用中東戰爭造成的石油危機,擴張市場,支撐起與美國的對峙格局,直到80年代OPEC恢復產能並在美國鼓吹下與蘇聯展開石油戰,才導致後者經濟崩盤、國家解體。
由此觀之,油價下跌雖可能損及美國的商業利益,但站在國家戰略看,卻是扼制俄羅斯復甦的利器。值得慶幸的是,過去因頁岩油生產成本高,大型石油公司不願投資,地區式的小型廠商財力不深,面對油價下跌往往哀鴻遍野;然而自「頁岩油革命」後,埃克森美乎、雪弗龍等巨型企業發現有利可圖,紛紛跟進投資。這些公司有雄厚底氣抵擋油價下跌,使美國政府暫無後顧之憂。
那麼,本次石油戰,將持續多久?80年代沙烏地與蘇聯的角力,是OPEC在70年代自行減產後再度搶進市場,且當時美國的頁岩油技術落後,呈旁觀姿態。今天的結構則大不同:沙烏地無論坐擁再多石油,惡性減價都是傷敵亦傷己的做法,難以持久;俄羅斯經濟雖將受損,但無須承擔蘇聯時期對於共產國際的承諾,壓力不比從前;美國的石油企業雖能忍受短期損失,但長期亦將不滿。
在三方各有顧忌下,美、俄、沙應會盡速展開協調,回歸合乎需求的石油產能。
*作者為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