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媒體日前指出,海地政府要求我國撤換大使劉邦治,原因疑似就雙邊合作特定議題上,與海地意見不合,不過據了解,劉邦治站在捍衛我國利益的立場,提醒對方想要的做法,可能傷害雙邊關係,也會引發兩國人民質疑,對此我國不認為有不適之處,而我國政府極力想要讓海地人民受惠,目前此案仍在交涉階段,因此劉邦治返回駐地時間尚無定案。
捍衛國家立場 劉邦治無過錯
海地外長約瑟夫(Claude Joseph)12日向海地媒體《新聞人報》(Le Nouvelliste)證實,劉邦治因「一件小事」而被要求撤換,而《新聞人報》引述消息指出,劉邦治涉及的「一件小事」源自於2020年1月的一場私人活動,但直至3月才被揭露。據悉,劉邦治是依照我國指示行事,從捍衛國家利益的角度提醒對方,不適合的作法恐怕讓雙方受害,甚至引起雙邊人民的反彈。
Après Susan Page, l’administration de Jovenel Moïse éjecte l’ambassadeur de Taïwan Bernard Bang-zyh Liu… https://t.co/E66ITSbBdN via @nouvelliste
— Le Nouvelliste (@nouvelliste) March 13, 2020
對於劉邦治與海地政府看法不同,我國認為並無不適之處;至於海地政府表明要求換大使,劉邦治日前依禮賓程序,因公務返國,目前人在國內,但職位仍是駐海地大使,而我國與海地因還在溝通過程,劉邦治返回駐地時間尚無定案,目前由我國駐海地大使館代辦交涉。知情人士強調,我國把援助重心放在讓當地民眾受惠,展現台灣暖實力,因此積極與海地協商。
海地百廢待舉 台灣不離不棄援助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海地2019年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排在全球末段班,僅784美元,而在2010年經歷芮氏規模7的大地震後,整體局勢更加艱困,儘管已過了10年,海地經濟研究員艾澤(Etzer Emile)直言「重建之路失敗告終」,不過我國是少數持續援助海地的國家,2020年預計提供1萬噸米,第1批已在運送中,部分會透過美國非政府組織及海地政府發放。
海地新內閣3月4日才上任,前財經代理部長喬特(Joseph Joute)被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ïse)提名為新總理,而新任外長約瑟夫(Claude Joseph)先前是海地駐西班牙大使。另外,中國駐海地代表王向陽近來相當活躍,知情人士強調,中國不論是否在我國友邦設館,都會出手誘騙,「他們的慣用招數就是『華而不實』」,並以中國承諾要投資尼加拉瓜運河為例,「至今只有泥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