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台北法案在「口惠」之外必須付出的代價

2020-03-19 07:00

? 人氣

大陸當局已經斷定台北法案具有相當的危害性,一方面將使台灣單方產生錯誤的認知與偏差理解;另一方面使美國政府與中國大陸政府間就大陸認知的中國台灣之諸多問題進行協商談判而成為交換的籌碼;三是曖昧的用語偷換國家主權與政府治權的概念,例如美台「官方外交關係」、「蔡英文總統」等措辭充滿主權意涵文字,明暗對於台獨勢力的支持;四是對美國行政部門造成較大壓力,可能成為行政與立法間角力擺盪的主題。因此大陸當局當然對於台北法案堅定立場全面反對,自然不在話下,認定台美雙方各取所需,相互利用。台北法案壓縮和挑戰世界一個中國政策的實質性空間,對兩岸關係也產生巨大的負面衝擊,甚至可能導致美中台三方陷於更危險不確定的情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
中國當局對於台北法案中的用字遣詞相當不滿。圖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

受惠同時也有犧牲 「美國優先」的台灣自保之道

若從台美間自由貿易協定(FTA)議題來看,恐怕台灣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與犧牲,美豬、美牛恐無再阻擋的理由,其他像是軍售、智慧財產權及各項科技合作,台灣也無法再行保護主義,台灣弱勢產業能否接招,仍有變數。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的交易與協商都會有所得亦有所失,台美在普世價值及意識形態上的合作與交流,必須犧牲一定的東方特色,使兩岸關係變得更加棘手,畢竟中美關係競爭多於合作,衝突多於共享,台灣很難在選邊站的情況下維持一定程度的平衡,可以預見日後親美的情況必須更加明顯,台美關係的加強注定在此時中國大陸與美國矛盾日益明顯的情況下,台灣將產生一面倒的情況,但又如何兼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良性的互動,對於美國對於台灣都是一項嚴峻的考驗。

總之,中美關係呈現波動的情況,時好時壞、時遠時近,美中貿易戰也是打打停停、且戰且走,美國川普政府並沒有放棄與北京協商的機會,台灣自然也不能喪失與大陸恢復良性及正常化的機會,故如何在中國大陸及美國間求取平衡,坦白說難度甚大。

筆者企盼台美關係的良性互動並不等於放棄與堅持搞好兩岸關係的機會,只有中美關係正常化,才有健康的台美關係及兩岸關係。美國單邊通過台北法案對大陸當局來說無異是一項挑釁,更有可能縱容台獨勢力的發展與茁壯,關鍵在於美國與台灣蔡英文政府究竟要如何處理及克制台獨勢力日漸強大的危機,過度放任台獨不只賠上兩岸關係,台美關係及中美關係也會產生重大的衝擊。

辯證的來看,台北法案幫助了台灣,同時也限制了台灣的發展,阻止台灣繼續斷交、幫助台灣參與國際、加強美台貿易等都是有前提及條件的,必須無損美國的利益,不能成為美國的包袱及麻煩。因此,台北法案與其說是嘉惠台灣,倒不如說是在美國優先下的台灣自保之道,這是否有損中華民國的尊嚴及中華民族的氣節,便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斷交潮是台美中關係下的結構性問題,恐不是吳釗燮(中)一人下台可以解決。(郭晉瑋攝)
台北法案雖然可能防止台灣繼續斷交,但仍必須先符合美國利益。圖為外交部長吳釗燮(中)。(資料照,郭晉瑋攝)

台北法案也說明台獨沒有出路,限制台灣以「主權獨立國家」身分在國際舞台活動的機會跟資格。任何事情都是有好有壞,有得有失,只能說尊重台灣多數民眾的選擇,至於是否為最好的方案及最符合台灣人民的利益?恐怕答案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台北法案對台美間有幫助,但不利於美中及兩岸關係,台灣必須思考這其中所付出的代價與產生的後遺症,都將產生不確定、不穩定、不安定的答案。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