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庭瑤專欄:澳門模式再現 兩岸人球難免

2020-03-20 06:50

? 人氣

武漢台胞包機回台問題多,顯示兩岸關係越來越僵。(資料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武漢台胞包機回台問題多,顯示兩岸關係越來越僵。(資料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第二批武漢包機的協商,陸委會和國台辦戴上拳擊套,兩岸關係愈搞愈擰,溝通成本逐步墊高。疫情後的兩岸新局更令人憂心──軍機擾台會不會取代談判協商?兩岸人球會不會成為常態?

第二批武漢包機一波三折,陸委會與國台辦爆發口水戰,讓滯留武漢台胞淪為政治人球,兩岸「澳門模式」談判捲土重來,彷彿一覺回到十五年前。更有兩岸專家質疑這是「中方主導、台灣黑箱的二次包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謂「澳門模式」的由來是二○○五年春節包機協商。扁政府時期,繞開海基會與海協會的管道,由兩岸官員以顧問身分的「民間白手套」參與談判,發展出一套由各產業或團體在澳門商談的「複委託談判」模式。澳門模式有兩個特點:一是低階的事務性商談,二是談判過程不透明。

談判過程不透明 澳門模式凸顯兩岸認知落差

首先,這種低階的事務性商談,溝通曠日費時。這次武漢包機是透過「民航小兩會」的傳真文件溝通,在台方主張「橫濱模式包機」與陸方主張「非撤僑班機」之間,最後定調為「防疫專機」,這個兩岸間的認知落差,就讓滯留武漢的台灣人多待了四十六天。

其次,制度化協商管道停擺,談判過程更不透明。在大協商時代,兩岸談判細節都會被放大檢視。但這次武漢包機的關鍵問題,比如是否檢疫及如何檢疫,雙方事先並無共識;到底是哪一方提出由兩岸航空共同執飛?名單由誰做最後確認?究竟是哪方讓步?至今都還是不得而知。

包機談判凸顯兩岸協商的困境,而兩岸駐點記者也是兩岸關係的溫度計,疫情讓兩岸對媒體的藩籬變高了。台灣政府為防疫嚴禁大陸人士來台,駐台陸媒記者因同事無法來台交接,在台時間被迫延長。而在台灣期間又擔心自己的「北京口音」會招致台灣民眾的異樣眼光。

而台媒駐京記者因疫情延長駐點,最近遇上北京祭出史上最嚴格的防疫措施,進入北京首都機場被要求強制集中隔離十四天,還要自費新台幣兩萬八千元,這恐怕也令駐點時間被迫再延長。

台灣血友病童千里送藥,被海基會大肆宣傳為一大功德。而目前還有六百多名滯留湖北的台灣人,似乎沒有獲得太多關心和同情,何時返台還在未定之天。短短幾年來,兩岸之間走向殊途,重返十五年前扁政府的遺產「澳門模式」,令人唏噓。

20200210-針對受困湖北荊門的罕病兒童藥劑將告罄,海基會副董事長姚人多今(9)天凌晨表示,已成功把血友病針劑交到媽媽手中。(取自姚人多臉書)
針對受困湖北荊門的罕病兒童藥劑將告罄,海基會副董事長姚人多將血友病針劑交到媽媽手中。(資料照,取自姚人多臉書)

海基會和海協會之間已然斷線,陸委會和國台辦戴上拳擊套,疫情蔓延下兩岸關係愈搞愈擰,兩岸官民的溝通成本逐步墊高。疫情後的兩岸新局更令人憂心──軍機擾台會不會取代談判協商?兩岸人球會不會成為常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