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投車站在歷經12年的民間推動後,終於在1日以嶄新面貌亮相,與101年前同天啟用。製作人張哲生也在臉書上po出以前的照片,並講述其歷史。
張哲生在31日晚間分享了一張新北投車站的老照片,張哲生表示,車站以台灣紅檜木為主要建材,屋頂闢有四座對稱的雕花氣窗與三孔老虎窗形式,1937年因為車站擴建,屋頂的老虎窗圓孔增為四個,建築形式變化不大,站名則改稱「新北投驛」,車站與軌道呈「T」字型垂直佈設,十分特別。然而1988年,台鐵結束新北投線的營運,新北投車站因而遭到拆除。
張哲生也解釋了新北投車站之所以保留下來的歷史,新北投能成為全台北市唯一保留下來的老車站,其實是由當時在彰化經營台灣民俗村的施金山,以象徵性一元買下火車站,1989年將車站拆解到民俗村重組,並從日本訂購屋瓦,花費1000多萬元重建,後來因為台灣民俗村經營不善遭到拍賣,彰化縣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同意北市府迎回新北投車站。
張哲生也爆料,新北投車站在彰化被拆解成零件後竟被任意堆放,而當這些零件被運回台北時,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居然沒有列帳點交,結果造成可用料件剩下不多,而這些稀少料件還任由包商丟置在工地裡另外包商所購買的新建材並不是原本用以建造新北投車站的紅檜木,而是改用含水率高達19%的次級木料。
張哲生的文章中也提到之前文化局曾表示,會盡量保存原有物件,若損壞無法修復,再另尋替代品,盡量忠實呈現舊時姿態。但最後,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花了2千多萬元,在七星公園裡組合了一個不具文化資產身分的 1:1 新北投車站模型。曾移居彰化25年的新北投車站,回到了新北投,並在101歲生日當天,以幾近全新的軀體重新開放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