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主改革聲聲慢 歐巴馬親上火線力推

2014-11-13 18:52

? 人氣

美國總統歐巴馬(左)與緬甸總統登盛(右)於13日東亞峰會上(美聯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左)與緬甸總統登盛(右)於13日東亞峰會上(美聯社)

前往緬甸參加東南亞國協高峰會(ASEAN Summit)與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的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13、14日陸續與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及人權英雄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會面。緬甸的開放與民主化曾是歐巴馬重要外交成就,但這段路走得並不平穩,軍權統治結束後萌生的樂觀感覺也逐漸消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12日抵達緬甸首都奈比多(Naypyidaw)前,歐巴馬於緬甸新聞雜誌《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訪談中表示,自己此行要傳遞的一個重要訊息,是緬甸政府有責任確保所有國民的安全與福利,並表達對基本人權的尊重。他也說,「政權移交以來的進展,並不如許多人預期地快速,某些部分的改革停滯,有些部分表現甚至是後退的。」


翁山蘇姬不得參選 民族衝突持續


13日晚間與登盛會面後,歐巴馬14日將前往仰光與翁山蘇姬見面,並與她而非登盛共同召開記者會。美國已明白表示支持翁山蘇姬參選的立場,美國駐緬大使米契爾(Derek Mitchell)亦說,翁山蘇姬不能參選是很「奇怪」的事。白宮官員提及,美方關注緬甸的憲法改革情形,包括廢除一條禁止翁山蘇姬參選的法條;只因為她的兒子持有英國國籍。緬甸國會13日將就此展開辯論。


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右)注視歐巴馬(左)(美聯社)


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 Rhodes)13日表示,歐巴馬也會試著為緬甸少數族群羅興亞(Rohingya)穆斯林人民爭取權益。自2012年中期以來,已有數百名羅興亞穆斯林因激進佛教徒的攻擊喪生,約14萬人受困於生活條件低劣的營區中。由於羅興亞人受到許多緬甸人的鄙視,使得大部分政治人物不敢公開為其爭取權益,連翁山蘇姬也選擇沉默。境內羅興亞穆斯林人數最多的若開邦(Rakhine),已成為2015年緬甸大選的政治難題。


民主化進程難稱確實


緬甸於2011年結束長達49年的軍方統治,進入民選政府;美國隨即大幅廢止了對緬的經濟制裁。歐巴馬曾於2012年訪問緬甸,並受到英雄式的夾道歡迎;他也是首個訪問緬甸的美國現任總統。但緬甸停滯的政經發展,不僅危及到這項重要外交成就,也動搖了美國對亞洲的整體策略。歐巴馬此行,也希望進一步了解緬甸政府實現承諾的決心,以及美國的介入是否過於密切。


批評者指出,美國對緬甸政府的承諾而非成果給予獎勵,縮減了往後參與的影響力。國際人權倡議組織「人權觀察」的亞洲區主任西夫頓(John Sifton)便表示,「在失去這麼多施壓的管道後,看起來美國已經沒幾張牌可出了。」但白宮官方表示,歐巴馬一直都對緬甸政府面臨的挑戰抱持實際考量,也了解這個政府還缺乏完整實現領導人承諾的能力基礎。


歐巴馬於東南亞國協高峰會(美聯社)


批評者也認為,歐巴馬太過執著讓緬甸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開放國家。誠然,一個開放的緬甸符合美國對亞洲的整體策略,也就是在亞洲推動人權、擴張美國在此的影響力。美方希望能加深在此地區的經濟與政治結盟,尤其是與美國分享同一套價值觀的國家們。


另一方面,這樣的動作也引起中國的注意。中國是緬甸最大的交易夥伴,可能會認為美國行動,含有抑制中國在此影響力的意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