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比如, 英國一些地方政府為了鼓勵人們多回收垃圾,給居民提供了比他們正常垃圾桶大的回收桶。
同樣,政府也推出了自動器官捐贈卡以及工作養老金自動登記舉措,除非你選擇不參加,否則會自動加入,結果證明非常有效。
心理效應
新冠疫情也催生了英國老百姓的恐慌搶購心理。雖然政府和各大超市都敦促人們沒有必要囤積和搶購衛生紙、意大利面以及其他物品等,但人們根本不聽。
結果導致各大超市的貨架空空如也,有些人根本買不到食品,特別是老人。
漢斯通女士建議,如果這裏利用助推理論,打情感牌效果可能更理想。
比如,讓人們看到一名76歲的孤獨老人瓊斯女士什麼都買不到的無助照片。
瓊斯老人去超市購物行動不便,如果你把超市的東西一掃而光,像她這樣的顧客該怎麼辦呢?
漢斯通女士建議把最近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類似照片放到各大超市,效果可能更好。比如,一邊是無助的老人面對空空的貨架;另一邊是試圖塞滿購物車人的罪責感。
漢斯通女士同時表示,還可以利用人們的虛榮心心理。比如,把這些照片展示出去,人們自然會知道該怎麼做才合適。因為沒有人願意被人看作自私自利。
與此同時,還要鼓勵那些在貨架上給別人留下足夠食物的人,讓他們照一張自己手推車或籃子的商品,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這樣就使那些沒有這樣做的人感覺更加邊緣化。
雖然這些宣言「好人好事」的做法可能會招來部分人不喜歡,但卻有助於鼓勵更多人做好事。
面對新冠疫情,英國政府初期的應對政策曾受到批評。英國開始已經改變策略,呼籲人們減少社交距離,盡量居家。但對比歐洲其他國家仍然不是最嚴厲的。
英國行為洞察小組成員也在測試和斟酌哪種辦法可以取得最大效果。漢斯通女士表示,越簡單越好。
她說,如果人們反覆聽到某一件事可能會感到厭倦。但是,在讓人們真正理解和明白某個信息前必須要重覆九次。最關鍵的是要保持一致性。
反對助推理論的人批評說,這種做法是拿大家當小孩,好像他們沒有自我思考能力似的。至少唐寧街目前還在推崇這種理論,但它是否能有效阻止人們摸臉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