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風評:更務實還是騙局的能源政策?從核二1號機可望6月重啟談起

2017-04-08 08:10

? 人氣

從核二1號機可望6月重啟看,政府以全面廢核為核心的能源政策有其根本問題存在。圖為核三廠。(台電)

從核二1號機可望6月重啟看,政府以全面廢核為核心的能源政策有其根本問題存在。圖為核三廠。(台電)

原能會6日通過台電提出的裝載池改裝案審查,讓核二廠1號機可望在6月重啟加入併聯,降低今年夏天缺電風險。這代表的是是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趨向更務實?還是代表這個能源政策就是一個騙局,政府終究要面對現實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以全面廢核為核心,廢核減少的供電就以風力、太陽能等綠電取代;也因為全面廢核已經是既定目標,因此核電廠機組不論是因為碰到歲修、或是工安跳機,只要停機後就都無法再啟動加入併聯,核一廠1號機、核二廠1、2號機的命運皆如此;官員甚至釋出要核一、二廠提前除役的風向球。

核電廠被卡住導致供電減少,政府寄予厚望、說要取代核電的綠電又不可能短期增加,去年夏天─甚至到秋天,台灣就多次走到限電邊緣的紅線,備轉容量率降到2%的低點;今年則因為台化彰化廠的發電因停廠而消失,麥寮電廠亦有風險,6月之後的限電風險更高,經濟部為此花費鉅資緊急在大潭增加2個火力發電機組,環保署為此甚至不惜自打耳光、唾面自乾的把原先的環評決議更改,讓緊急發電機組可不作環評、立刻上場。這次原能會讓核二廠1號機可重啟加入併聯,明顯是相同壓力下的決議。

正面看當然是綠營內的廢核基本教義派消退,務實主義者抬頭,否則,依照去年6月出現限電危機時,行政院釋出重啟核機組就引發攻擊的情況看,核二廠1號機是難有重啟機會。但反面看則是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顯然出現問題,而且其問題與後遺症不僅在缺電風險。

政府為了避免廢核後的缺電風險,其實是在加快腳步增建火力發電廠,單以今、明兩年而言,預定加入併聯發電的火力發電機組就接近10個,不必有數據、更不必懷疑,台灣的碳排放量、空污必然增加,因為火電廠一直是佔比近4成的最大碳排放與空污來源;台電也承認現在每年發電使用的煤大概3000萬噸,未來會增到3600萬噸,環保設施作再好,還是不能避免增加的排放量與污染。

而且,這種情況不是因應綠電尚未增加時的短期措施,而是長期、永久性的,因為綠電即使真如綠營能源政策所規劃的增加到20%,但綠電供電不穩定的特質,讓其無法作為穩定供電的基載,因此台灣的火力電廠還是需要增加─也就是說排放與污染會增加,更甭提巴黎會議的減量承諾是否能達成問題了。

此外,從台積電新投資是否設廠高雄,會碰上空污總量管制問題看,為增設火力發電機組而增加的排放,也可能壓縮到民間投資的空間;當成本較高的綠電比例增加時,國內電價的調漲已難避免。政府是否誠實告知社會大眾,全面廢核不是「白吃的午餐」,這筆「帳單」包括:限電風險提高、排放與污染增加、電價上漲、民間投資受影響、綠電投資成本三兆台幣等。蔡政府是否有因應對策?還是該考慮調整能源政策,讓其務實而可行?

世界各國都把減碳放在優先於廢核與否之前,開發中國家固然持續增加核電機組,中國敢於承諾巴黎會議的減碳量,大幅增加的核電可用來取代火電是主因;歐美先進國家繼續使用核電,美、法許多核電廠才通過延役,唯一全面廢核的德國,其碳排放量是增加,綠營與反核人士把「廢核」說成是「世界潮流、普世價值」,顯然與事實不符;台灣是否要為此承擔如此高的風險,也該再斟酌。

台灣當然應該增加綠電,如果社會選擇全面廢核亦可,但政府必須有專業、有能力讓供電結構順利轉型,不要出現缺電、電價大漲等後果;更重要的是要誠實告訴民眾未來的正負影響,而不是只吹噓綠電的天堂,避談排放與空污增加的地獄;否則,整個能源政策豈不成為一場騙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