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游錫堃的興致勃勃,美方則表現得興趣缺缺。游錫堃並未因此放棄,反而越挫越奮、再接再厲,又於3月5日接見AIT一行時,再度向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建議,美方應考慮檢討與台灣間的「正式外交關係」。而莫健則擺出美方一貫的制式答案,稱現在確已看到美台關係不斷強化,他會竭盡所能地推動美台關係更加緊密。
端出台北法案引人遐想
其次,則是來自於美國時不時的「示好」。最近最為突出的訊號,當屬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參議院以「一致同意」方式所通過的《台北法案》(TAIPEI Act),其中第五節建議美國行政部門應支持台灣強化其正式外交關係,以及與印太區域和世界其他地區國家的夥伴關係。
該法案並呼籲美國行政部門,對於明顯增強、強化或「升級」(upgrade)與台灣關係的國家,應考慮增加與該國的經濟、安全及外交接觸。反之,對於採取嚴重或重大行動對台灣安全或繁榮造成傷害的國家,美方應考慮「改變」(alter)與該國的經濟、安全及外交接觸。
這份正待川普(Donald Trump)簽署生效的法案,看在台灣眼裏,當然又是一項美國「友台」、「挺台」的鐵證,認為美國將會出手「懲罰」那些「背叛」台灣、倒向北京的國家。
然而,這項讓台灣感到雀躍的法案,無論形式或實質,都有著不該忽略的「硬傷」(重大謬誤):一方面,美國自己至今都未與台灣建交,甚至AIT都明講「改變現狀」將會「威脅穩定」,那麼,美國會遵循《台北法案》懲罰自己嗎?
另一方面,2018年台灣面臨「斷交潮」危機時,美國不只召回巴拿馬、多明尼加、薩爾瓦多使節,也罕見地發表聲明關切,甚至公開介入維護台灣與索羅門的邦交關係,最終均「無力可回天」,挽救不了任何一段台灣對外邦誼。由此可見,美國不只在國際事務影響力大為下降,也可看出世界秩序格局正在產生的變化,並非美國以一紙法案或聲明就能逆轉態勢。
在這個情況下,「美台建交」只是一個假議題。美國官方多次直接或間接否認了建交的可能性,可以與台灣維持朋友關係,但不可能進一步聯姻。至於美國透過包括《台北法案》等多項議案對台灣釋出的友好訊號,又或是3月18日外交部和AIT發表的台美防疫合作聯合聲明,不只是在拉攏台灣,在相當程度上更是讓北京看的,要北京知道美國手中還有一張隨時可出手的「台灣牌」。
期望越大夢碎失望越大
美國和民進黨人士明知「美台建交」不可行,卻又要讓台灣社會沉浸在「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美好想像裏。問題是,越是讓人沉酣的夢,當醒來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時,夢碎更是令人感到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