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論大不同
皮凱提:改革稅制以重分配財富
馬克思:挑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在內容方面,馬克思的《資本論》討論勞動的異化、商品、資本家對勞工的剝削及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馬克思認為壟斷生產工具的資本家支付勞工固定工資,但勞工於工時內生產出的商品價值超過工資,這部分的「剩餘價值」被資本家侵占。
此外,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的本質在於將利潤最大化,這必須靠著提升技術及壓榨勞工來達成,然而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勞工薪資不斷被壓低,終將面臨「生產過剩」商品乏人問津的窘境,這即是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對於解決之道,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終將聯合,最後進入共產主義社會。
雖然馬克思對歷史進程的預言並未實現,但他的確成功預言了許多資本主義遇到的問題。然而皮及馬的著作雖都直指資本主義的矛盾跟困境,但兩者卻有根本的不同。
國內知名的馬克思學者洪鎌德便在《蘋果日報》的投書中提到:「皮克提不預言資本主義是由於內在的矛盾(利潤率降低,甚至歸零、或資本無限制的累積與集中、或景氣循環、經濟危機爆發),抑是「普勞」(為普遍使用勞力「包括體力與腦力」,亦即勞動、工人、無產)階級的反抗、暴動、革命、奪權,而造成剝削者最終被剝削,也導致資本主義在人類社會上與歷史上的消失。」直指皮凱提僅主張財富重分配,並未正視資本主義中的根本問題。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萬毓澤也曾著文討論皮凱提及馬克思的根本差異,好比皮凱提所指的「資本」為財富,而馬克思所提的資本則是社會關係(如握有生產工具等),因此皮凱提並未分析資本主義特有的生產關係及社會關係。皮凱提關心財富如何重分配,馬克思則關心資本主義根本的生產方式,這些差異最後即反應出解決方式的不同,「皮凱提強調透過稅制改革來改善分配不平等;馬克思則主張挑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
從理論比較來看,可以知道皮凱提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仍奠基於私有財產與自由市場,就馬克思主義學者眼裡看來可能不夠基進,是「治標不治本」。
漫漫研究路
皮凱提:耗時15年蒐集橫跨200年的資料
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思考20年來的觀察
撇除掉深奧難懂的理論,兩本書在完成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異,皮凱提於昨日的演講中講到與馬克思的不同時曾說,「馬克思的問題在於沒有太多資料,當時他們做研究比較困難」。據悉,皮凱提花了15年時間蒐集、整理資料及撰寫《21世紀資本論》,馬克思則在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中重新思考20年來的觀察剖析,據說書桌下的地板還被還被他戳出了一個洞來,的確是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