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 最新快訊
  •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邱威凱觀點:經濟典範轉移中

2017-04-15 06:50

? 人氣

消費者/消費旅程

在工業經濟時代,生產者藉由巨大的廠房與自動化的生產設備,盡可能地降低生產邊際成本的大量生產相同產品,消費者的輪廓是以人口條件描述,透過實體通路將商品銷售給消費大眾。消費者藉由大眾媒體接收生產者提供的訊息,認知到品牌/商品、產生好感/偏好、 考慮購入、最後產生品牌/產品的偏好與忠誠,此時的消費旅程彷彿是一個漏斗逐一篩選的過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數位經濟的時代,通訊與運算科技發展至今,數位環境讓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互動方式是多管道,消費者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訊息。生產者也有更多方式了解消費者,也有能力處理更複雜甚至是非結構性的消費者相關資訊,對消費者的描述可以超越人口統計的方式,可以是依據消費情境等更貼近消費當下的描述方式。在商品的多樣性方便,越來越多生產者也具備少量多樣的生產能力,消費者越來越容易享受到趨近客製化商品或服務。即使是少量商品的募資平台商品,也常常是具有選擇性的。甚至消費這件事情也從新被定義,在過去消費是所有權的交易,在現在越來越多商品是使用權的交易。交易的場域,也越來越多是在數位世界完成,不論是實體或虛擬商品。數位時代因為科技,消費者與生產者/品牌的距離短了,消費旅程加速了,過程不再是單向式漏斗,而是一連串互動隨時變化的過程。

傳播/網絡

在筆者念小學時,電視只有三台無線台、報紙大概就是中時跟聯合,那時候發布/出版訊息一方面是受到管制,一方面其成本與門檻都是高的。到了念大學的時候網際網路開始發展,當時各大學都有自己的BBS站,具有圖像的Web還算是相當Fancy界面。

運算+通訊科技一同發展到足以萬物聯網的IoT時代,不僅物件連網與運算成本低,連網的Wifi也成為陽光、空氣、與水之外的生存第四重要元素,甚至也讓訊息發布/出版的門檻與成本也趨近於0。 扣除少數管制較嚴格的國家外,基本上有連網能力的個人,就可以是一個出版者。而通訊科技的進步,更讓訊息傳播的想像,早已經超越文字、聲音、與影像。VR將不只解放影像視覺的想像,甚至可以是更具體的「體驗」分享。

人才/人的價值

舉幾個例子來談談跨領域整合,首先在大數據的應用部分,我們常常會聽到有產業Domain Know-how的不懂大數據,有大數據技術的沒有任何產業Domain Know-how,所以生不出好的、有效果的大數據應用。在FinTech的論壇中,你也不難看到類似的抱怨,懂金融服務的不懂資訊科技,而擅長資訊科技的聽不懂金融服務。而現在的大學教育來看,台灣的思維某種程度來說就是還是以工業經濟的專業分工出發。但我們也開始在許多學校看到,跨院所的學程與課程,相信從新世代從教育開始習慣跨領域,未來的人才更有能力創新與創造。

在這個工業與數位經濟典範的移轉期間,勢必需要大量不同領域專業的交會交流,也唯有具有跨領域整合能力/與意願的人才,才能創造出新的甚至是前所未能想像的服務、商品。

*作者為米蘭營銷總經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