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橫掃全球超過100天,沒有人知道還需要幾個100天疫情才可以緩和?然而這段時間以來,卻還有17個國家維持零確診。這代表什麼意義?是檢驗了真的沒有人確診嗎?果真如果,又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國家免於被病毒肆虐?因為極度貧窮而極少國際旅行往來,風險大大降低嗎?或是檢驗了,也有確診了,但沒有公布?還是根本沒有能力檢驗?是遺世獨立還是被遺忘了?一連串的問題,有待更多實證揭露答案。
雖然說數字會說話,但有時候數字說的是謊話,可能因為提供數字的人,不想讓真相被世人看見,也可能看數字的人陷入迷思或錯誤解讀。然而,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4月1日記者會這段話提到的數字,雖然覺得遺憾,但卻在不到24小時幾小時就成真了。「過去一週,死亡人數增加了一倍多。接下來幾天,確診病例將達到100萬,死亡人數5萬」。
新冠病毒從爆發之初,到後來全球大流行,譚德塞諸多言行備受質疑,少數說對的話也太晚了,何況這些話,有沒有付諸行動?或者客觀條件是不是可行?都還得打問號。例如世衛建議各國在公共建築入口、辦公室、公車站與火車站設立洗手點。但是有多少發展中國家沒有清潔用水可用?基礎設施不足?世衛4月1日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紅十字會聯合會,共同發布「關於改善洗手條件的新的指導意見」,根本緩不濟急。
目前尚未傳出確診的17個國家,大多數在人類發展指數HDI排名末段,譚德塞說,「世衛注意到了」,「雖然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確診病例相對較少,但Covid-19可能會對這些地區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後果」,「要確保這些國家能夠獲得適當工具,以便發現、檢測、隔離與治療病例,並且辨別接觸者。」
出身非洲伊索比亞的譚德塞,過去一個多星期來,曾經多次呼籲特別關注弱勢族群。但是,有多少有能力自救救人的國家,會採取行動響應譚德塞的發言?不無疑問。
4月3日--「政府還應考慮向最脆弱的家庭提供現金補助。這對難民、境内流離失所者、移民和無家可歸者來說,尤其重要」;
4月1日--「呼籲各國政府提出社福措施,確保弱勢族群獲得食物與生活必需品」;
3月30日--「應該特別關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中低收入國家」;
3月27日--「中低收入國家的醫護人員,應該得到與最富裕國家醫護人員同樣的保護」;
3月26日--「呼籲所有國家增加產量,取消出口禁令,確保物資公平分配」;
3月25日--「(防止社區傳播)對於許多衛生系統脆弱的國家尤其重要,如果這些國家病人數量爆增,衛生系統可能會完全崩潰」。
4月1日,台灣啟動Covid-19全球大流行以來第一波國際人道援助行動,蔡英文總統宣布捐贈1,000萬片口罩,也就是將近一日的產能,支援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人員。歐盟駐台代表高哲夫說,「台灣幫忙」(Taiwanhelps)已經成為新的關鍵字(hashtag)。「台灣幫忙」,不只是螢幕鍵盤的關鍵字,也是真實世界對抗新冠病毒的關鍵力量。
病毒亂竄的年代,我們無處可逃,我們被要求拉開人與人的社交距離,有些地方城封了,國鎖了,人們被要求待在家,保護自己保護別人。2019年底到2020年第一季,這個反常與荒謬的冬天,已經將近7萬條人命流失。
我們身處嚴峻情勢,等待春天。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