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ETF真能幫資產抗震?記得這3招,幫你挑對標的

2020-04-12 07:50

? 人氣

如何從債券ETF中聰明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作者建議,應把握三原則。(圖/jannoon028@Freepik)

如何從債券ETF中聰明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作者建議,應把握三原則。(圖/jannoon028@Freepik)

你應該知道的是:3月全球股災令人餘悸猶存,也突顯資產配置中固定收益部位的重要。作者提醒,依照自身風險屬性與流動性等三篩選方法,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債券ETF,為資產抗震。

今年伊始,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市場,讓美股3月期間多次熔斷,但步入4月又強勁反彈;全球經濟展望也因這隻「黑天鵝」充滿未知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甚至提出警告,今年世界經濟可能陷入負成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市場走勢愈發詭譎難測之際,不少投資人除了搶著囤口罩與衛生紙,有鑑於債券波動相對低,比較不會吸引炒作,於是將目光轉向債券ETF,從「存股」轉向「存債」。

「存股」轉向「存債」

除了大環境巨變,民眾自身的資金需求也正改變。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人人對「樂活退休」都很有感,再加上投資人一向對配息型商品趨之若鶩,3月19日台灣央行降息後,1年期定儲利率連1%都不到,定存族荷包縮水嚴重,定期配息的債券ETF因此成為退休族打造現金流的重要選項。

想達成這個目的,國內有許多債券ETF可供選擇、且連結標的漸趨多元,包括長天期美國公債、短期公債、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個別產業債等;而且,有別於主動式基金,其經理費加保管費等成本合計約1.2%到1.6%,債券ETF的平均費率僅0.2%到0.3%左右,整整少了1%以上,因此比主動式基金費用更省的債券ETF,對於依賴利息收入的人而言,更加有吸引力。

由於債券ETF愈來愈受歡迎,整體發行規模也不斷擴大,根據統計,到今年2月底,國內已發行105檔債券ETF(不含槓桿、反向型),總發行規模已逼近1.37兆元。

另一項數據也印證債券ETF發展潛力:2003年,國內第一檔股票型ETF(台灣50)問世,之後股票型ETF市場花了5年、吸引到4萬名投資人。但第一檔債券ETF(元大美國政府20年債券ETF)於2017年1月上市以來,到現在不到三年半,債券ETF已經吸引了4.7萬投資人。

優先考慮大型ETF 

其實不論什麼年齡層,現在考慮將債券ETF納入資產配置的話,務必按照自己的人生階段、資金需求來慎選標的,大致而言,投資人應把握下列三原則:

第一,千萬不要只看殖利率、配息率,信用評等、淨值、總報酬率更重要。

台灣民眾對號稱「配息」的收益型產品頗有迷思,時常誤以為殖利率(配息率)愈高,「賺」得愈多。實則不然,若是殖利率高,總報酬率卻低,投資人反而吃虧,債券ETF也是一樣道理。

何謂吃虧?「高報酬來自高風險」,債券之所以提供高低不同的利息,是因為各種債券承擔的風險有所不同,殖利率愈高的債券違約風險愈高,投資人愈可能拿不回本金,所以發行者才會拉高配息,以此來吸引投資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