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圖書館後,他們走下樓梯進入自助餐廳,他們在那裡被監視器首次拍攝到,哈里斯試圖引爆先前未成攻爆炸的炸彈,但沒有成功。上午11點50分,他們離開自助餐廳。再次回到2樓,沿著北方走廊與南方走廊隨意走動與射擊。上午11點55分,兩人再度回到自助餐廳,不久後離開,並在上午11點58分進入南方走廊。
中午12點2分至5分左右,他們再度進入圖書館,並試著透過窗戶射擊外頭的警察。接著,他們走到靠窗的書桌區域最南邊,雙雙舉槍自盡。下午2點38分,原本受傷昏迷的學生愛爾蘭(Patrick Ireland)恢復意識,並試著從窗戶逃離,後來被特警隊成員從窗戶拉出,這個畫面成為電視史上著名的鏡頭。
這起校園屠殺案發生後,輿論聚焦於這兩位殺手的動機,校園間常見的小圈子文化也成為討論的焦點。許多人主張這兩名凶手被其他同學孤立、累積了許多怨憤,強烈渴望做出引人注目的事,許多學校開始實施反霸凌的政策,希望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
此外,哈里斯和克萊伯德取得槍枝的過程觸犯了法律,這起槍擊案激起槍械管制的聲浪;2000年,聯邦立法機構與州立法機構採行更多槍械的限制。然而,儘管法律規定提供槍械給未成年孩子是犯法行為,但社會對購槍者背景檢查等議題有諸多爭議,支持擁槍的團體也竭力阻止相關立法,聲稱這是捍衛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的擁槍權。
探討科倫拜高中屠殺案的紀錄片《科倫拜校園事件》
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發生後,全美國的學校開始加強安全措施,例如使用金屬探測器與常駐的保全人員等。2002年,美國知名紀錄片導演麥克.摩爾(Michael Moore)將這起校園悲劇拍成紀錄片《科倫拜校園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並於隔年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