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趴經濟後,歐元會繼續跌嗎?關鍵指標一次看

2020-04-28 08:20

? 人氣

關鍵圖表 1:歐央行利率

歐央行依據通膨指標來決定是否要刺激歐元。(圖/ 財經M平方)
歐央行依據通膨指標來決定是否要刺激歐元。(圖/ 財經M平方)

M平方研究員

歐央行透過三大利率工具控制歐元供給,觀察當前利率水準的變化(升息或降息),可以得知近期歐元的強弱走勢。 近期調整利率發生在 2019 年 9 月,再度深化負利率(存款機制利率)為 -0.5% ,主因在於 2017 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重創海外需求,使得歐洲區製造出口呈現疲軟,通膨呈現下行趨勢。而歐央行首度採用負利率(存款機制利率)則是發生在 2014 年 6 月,當時歐元區陷入通縮危機,歐央行連番降息,也開啟歐元進入低谷時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關鍵圖表 2:美歐超額存準差異

圖為歐美央行存準差額。(圖/ 財經M平方)
圖為歐美央行存準差額。(圖/ 財經M平方)

M平方研究員

各國央行的超額準備金可視為金融機構多餘的流動性。當央行採用貨幣寬鬆工具擴大貨幣供給時,則部分的資金會從金融機構回存至央行,稱為超額存準,若此數量越多,則貨幣過剩供給的程度越嚴重。由於歐元區在金融海嘯後先後經歷歐債危機以及通縮危機,使得歐央行一步一步擴大貨幣寬鬆規模,力道較聯準會更強,反映在超額存準差異逐漸擴大,歐元相對美元長期呈現弱勢。

歐元供給面向主要由歐央行決定,過往經驗告訴我們,歐央行最主要考量仍是通膨指標水準

通膨是影響歐央行動作最關鍵的指標,但由於歐央行較難針對歐元區內 19 個國家訂定統一的經濟目標,因此穩定 物價就成為歐央行最主要的政策目標。當通膨低於歐央行設定的目標,則歐央行較有可能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以挽救低迷的通膨。

以下介紹兩張我們關注的通膨指標:

關鍵圖表 3: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

通膨穩定對於歐元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圖/ 財經M平方)
通膨穩定對於歐元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圖/ 財經M平方)

M平方研究員

歐元區調和物價指數(HICP)分別計算各個會員國的消費者物價,再採用調和平均,可代表整體歐元區通貨膨脹的壓力。2013 年-2016 年,歐元區物價陷入通縮的疑慮,也迫使歐央行大動作採行負利率政策,歐元陷入趨勢性下跌。而 2018-2019 年底,中美貿易戰引發海外需求萎縮,也使得通膨再次進入衰退,迫使央行推出寬鬆政策,歐元疲軟。

關鍵圖表 4:生產與消費端通膨差異

圖為生產端、消費端的通膨差異,和歐元/美元之比較。(圖/ 財經M平方)
圖為生產端、消費端的通膨差異,和歐元/美元之比較。(圖/ 財經M平方)

M平方研究員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反映廠商平均的進貨成本,而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則反映終端消費者的物價。由於生產者會將上漲的進貨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 PPI-HICP 可視為物價通膨的領先指標。根據M平方計算,通膨差異與下一期的 HICP 相關係數高達 75%,因此也可觀察此數據來代表歐洲央行政策方向。

2020 年伊始,由於 肺炎疫情 爆發衝擊海內外需求,各國採取漸進式封城等減災措施,使經濟活動幾近停滯,也使得歐央行於 3月寬鬆動作頻頻,包含推出QE購債無上限、擴大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 III)、挹注大量流動性至短期貨幣市場等措施,以緩解企業違約的連鎖效應。未來這些動作是否持續,我們可以搭配歐洲經濟狀況,以及上述通貨膨脹的表現來做觀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