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信委員會(FCC)四月八日同意Google的要求,使用美國連結台灣的海底電纜,但連結美國與香港之間的海底電纜案則未過關。
台灣已成為Google亞太重要據點
這條連結美國與台灣的海底電纜稱為「太平洋光纜網路」(PLCN),總長一萬三千公里,由Google、Facebook及中國第四大電訊公司鵬博士集團,共同在香港成立的太平洋信息交流公司(PLDC)投資興建,二○一八年開始鋪設,一九年完成。
由於美國對香港政府已有疑慮,遲遲未能同意啟用這條海纜,直至二○年三月,Google決定先啟動美國連結到台灣與菲律賓的海纜,直接連結美國數據中心。
目前亞太地區三個重要的網路樞紐中心分別為東京、香港與新加坡,但香港自雨傘革命到反送中運動,西方國家看到中國勢力掌控香港各層面,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已變,美國對領導香港政府的林鄭月娥高度不信任,這是美國拒絕Google公司啟用香港段的關鍵因素。
美國此一決定將影響香港資訊樞紐中心的地位,已有科技公司放棄在香港設立資料中心的規畫,但因為美國同意開通台灣至美國的海纜,這將吸引更多的科技公司在台灣設立據點。
而Google早在一一年宣布於香港、台灣與日本設立資料中心,一二年在台灣彰化彰濱工業區興建資料中心,投資三億美元,一三年底正式啟用;一九年Google宣布在台南設立第二個資料中心。由於美國認可Google可用台美海纜與美國資料中心串聯,台灣已成為Google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據點。
美國評估,倘若具有資訊安全考量的資訊中心設立在香港,恐怕在林鄭月娥抵擋不住中國的壓力下,有可能將相關資料副本抄送北京,無論是個人或國家相關機敏資料,都會在中國政府的掌控之下。特別是中國運用大數據的技術已成熟,對西方國家造成的損害恐怕不會僅限於商業層面。
海纜具重要戰略意義
海纜原本就是我國「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CIP)計畫中的一環,海纜上岸處附近海域,也是我國海巡加強巡護重點地帶,避免有人故意或不經意破壞海纜,影響國家總體通訊。
○六年的恆春地震,震出了枋山海纜斷訊的問題,這讓行政院、交通部與中華電信等單位重視海纜備援機制的設置。台灣四個海纜登陸站(淡水、八里、枋山、頭城等)也都派員加強防護,特別是夜間駐守在海纜站的保全人員,都要經過安全查核。
Google在台灣設立兩大資訊中心,也成了美國在台灣重要的「商業據點呈現」(commercial presence)。對Google的風險是若中國武力犯台,這兩個資料中心便暴露在風險之下;反過來說,它也成為美國軍事力量介入台海事務的理由,美國勢必會更重視台灣海事安全與國防能量。
為了確保通訊安全與暢通,避免海纜遭破壞,各國均有制定懲處破壞海纜罪的法律規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一一三至一一五條也明訂破壞海底電纜或管道是一種罪行,各國除應立法規範外,若有損害應予以賠償。
為了保護海纜的安全,某些國家甚至動用海軍武力保護,例如前英國國防參謀長彼奇(Sir Stuart Peach)便曾警示北約組織,要派遣武力保護深海海纜,防止俄羅斯海軍發動災難性攻擊,擾亂數兆美元的金融交易與通訊。
一九年一月,中國海南省一名男子因其作業漁網勾住海纜,漁船動彈不得,便將勾住的海纜切割,造成通訊中斷與用戶嚴重損失,這名男子後來被判處七年,並賠償約二六九萬人民幣。
巡護海纜,台美進行海事安全合作
Google的海纜案,是經過美國國防部、國土安全部與FCC聯席審查,具有國防與國土安全上的考量,也代表美國對台灣在防範中國勢力滲透上的信心。
未來美軍勢必派遣海軍巡護海纜通過之處,除了我國領海與大陸礁層上的海纜由我海巡與海軍聯合巡護外,未來在公海上與美軍共同巡護海纜,是Google案衍生出的台美海事安全合作項目。(本文作者為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