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的靈魂之爭:《激進市場》選摘(2)

2020-05-05 05:10

? 人氣

雖然資本主義市場最後的勝利讓我們現在難以想像中央計畫制度的魅力何在,但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資本主義其實都處於拉警報狀態。1942年,知名的保守派經濟學家熊彼得預測,社會主義有一天會取代資本主義。(圖/pixabay)

雖然資本主義市場最後的勝利讓我們現在難以想像中央計畫制度的魅力何在,但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資本主義其實都處於拉警報狀態。1942年,知名的保守派經濟學家熊彼得預測,社會主義有一天會取代資本主義。(圖/pixabay)

在社會動盪、思想紛擾的二十世紀初期,亨利.喬治的觀念蔚為風潮。惡化的不平等與產業的緊張關係傷害了富裕國家的社會結構。德國的社會民主黨、英國的工黨、美國的進步運動以及工人國際法國支部(French Section of the Workers International)於是崛起。殖民地在帝國的宰制下,怒火愈燒愈烈。兩次世界大戰讓既有的社會秩序受到質疑,許多政府面臨顛覆的遭遇。1930年代,第一次真正的全球經濟蕭條摧毀了對傳統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信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革命一幕幕爆發。1911年,由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革命軍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掙脫外國控制的新共和政府。孫中山的思想有許多源頭,亨利.喬治的哲學是他所著《三民主義》的經濟柱石。孫中山曾寫道,「亨利.喬治⋯⋯的學說⋯⋯將是我們改革計畫的基礎。」(注:根據本書注釋,作者此處的引文不是直接取自原典,而是轉自其他英文文獻,因此文字敘述與原典實際文字有所差距。這裡依本書英文而譯。原典原文(中文)是「甚欲採擇顯理佐治氏之主義施行於中國⋯⋯」,顯理佐治即亨利.喬治。)然而,由於中國陷入軍閥割據,孫中山沒能成立一個協調一統的政府。

國父孫中山(取自維基百科).jpg
1911年,由孫中山(見圖)領導的中國國民革命軍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掙脫外國控制的新共和政府。但由於中國陷入軍閥割據,孫中山沒能成立一個協調一統的政府。(圖/維基百科)

在俄國,列寧從孫中山的錯誤中學習,冷酷無情地鎮壓異己。他自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央計畫制度的夢想、法國大革命的狂熱以及官僚公司組織崛起的力量得到啟發。列寧施展鐵腕,建立強而有力的政府,不只控制蘇俄的領土,也把革命出口到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在中國,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在蘇俄的協助下,最後擊敗承繼孫氏國民革命組織反共派系的蔣介石。蔣介石逃至臺灣。然而,此時的世界多半可以區分為資本主義陣營和共產主義陣營。國民革命的喬治主義思想,在反共者的獨裁專制下凋萎。兩大主要經濟體系隨即爭奪主宰地位:一是西方的資本主義,以規管、重分配和反獨占法做為調節;二是蘇聯和其盟友的共產主義國家計畫制度。

雖然資本主義市場最後的勝利讓我們現在難以想像中央計畫制度的魅力何在,但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資本主義其實都處於拉警報狀態。1942年,知名的保守派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預測,社會主義有一天會取代資本主義。他認為,資本主義經濟體大部分的經濟活動,都發生在企業,而企業只不過是一個官僚體系,由位居中央的「管理階層」對工作者發號施令。從這個視角來看,這情況距離一個各產業都由一或兩家龐大企業主宰、以政府法規確保它們不會濫用獨占力的經濟體,只有一小步之遙,與社會主義的中央計畫制度,差異幾希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