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豐山專文:穿越歷史迷霧,看清兩岸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0-05-02 07:10

? 人氣

作者指出,台灣對中國的口頭抵制只是消極作為,且國內意識形態多元,四分五裂;大選之後,如果掌權者沒有積極睿智措置,兩岸之間就會繼續此消彼長。。圖為IDF經國號戰機。(資料照,取自青年日報)

作者指出,台灣對中國的口頭抵制只是消極作為,且國內意識形態多元,四分五裂;大選之後,如果掌權者沒有積極睿智措置,兩岸之間就會繼續此消彼長。。圖為IDF經國號戰機。(資料照,取自青年日報)

很清楚的是,北京認定台灣可以威脅,也可以利誘。且中共一黨專政,團成一結,砲口一致。更清楚的是,台灣目前的口頭抵制只是消極作為,且國內意識形態多元,四分五裂;大選之後,如果掌權者沒有積極睿智措置,兩岸之間就會繼續此消彼長。

二0一九年十一月四日,中共宣佈「廿六項對台措施」。這是繼二○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卅一項惠台措施」後,中共又一項對台懷柔政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陸委會同日表示,中共的「惠台」實為「利中」,並指出此一措施企圖干預台灣大選。

韓國瑜陣營對「廿六項對台措施」表示歡迎,但明言不可減損中華民國主權。

針對陸委會反應,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指斥民進黨政府詆毀抹黑中共善意。

我國研究兩岸關係的學人大抵認為這是中共拋開民進黨政府,企圖直接訴求台灣人民好感。不過對於「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一節,大多認為難有多少實效;因為中華民國護照比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好用。

這是典型的「一個措施、各自表述」。

親藍媒體趁機大肆抨擊民進黨政府除了仇中抗中之外,無力解決兩岸衝突。

親綠媒體趁機大肆抨擊國民黨人與中共唱和、為敵張目。

中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峰會,提出惠台26項。圖為汪洋會見前副總統蕭萬長一行。(中新社)
中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峰會,提出惠台26項。(中新社)

根據過往經驗,會有人樂得享用中共的新措施,也會有人更加反中抗中;於是乎中共至少可以達成幾些分化台灣內部的目的。

台灣內部藍綠惡鬥久矣! 對於二陣營反應歧異,我不意外。

倒是,我對新一代青年,是否能夠正確解讀兩岸烽煙,不無疑問。

歷史是連續發展的,知道七十年來兩岸互動的變幻,才能看清楚新階段發展的意涵。

蔣中正從一九五○年到一九七五年統治台灣。來台之後的前幾年,他誓言「殺朱拔毛、反攻大陸」。韓戰爆發後,美國開始協防台灣,並密議台灣不能以武力處理兩岸問題,於是在美國壓力下,「反攻大陸」變成「反共復國」和「反共抗俄」。這期間除了發生「八二三」金門砲戰外,兩岸其實相應不理,相安無事。
一九七五年蔣中正過世。在嚴家淦短暫過渡後,蔣經國繼任總統。事實上蔣經國從一九七二年出任行政院長便掌握國政全權。迄一九八八年過世為止,他的兩岸政策,前期是「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後期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李登輝接任總統後到一九九六年全民直選之前,為了安撫國民黨內統派勢力,他組織「國家統一委員會」,制定「國家統一綱領」,一九九二年還制定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九九三年我方海基會辜振甫與對岸海協會汪道涵在新加坡「辜汪會」,簽訂了幾項事務性協議。

 

全民直選贏得大位後,一九九七年李登輝透過外國媒體向國際宣示「台灣(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政府部門也開始調整國家名稱的表述方式為「中華民國台灣」。一九九九年,李登輝接受「德國之音」訪問,明確提出「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國與國關係」。(李登輝卸任後不久,國民黨把他開除。他的信眾後來成立「台灣團結聯盟」,初期當選了多名立委,後來式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