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錫堦觀點:「一例一休」爭議不休,還有解嗎?

2017-05-01 06:40

? 人氣

五一勞工「反剝削、要保障」大遊行行前記者會,勞工團體演出行動劇。(陳明仁攝)

五一勞工「反剝削、要保障」大遊行行前記者會,勞工團體演出行動劇。(陳明仁攝)

1886年五月一日,美國工人為爭取每天工時八小時發動罷工,引發慘烈流血事件。英、法、德國工會相繼聲援,迫使政府和資方讓步。每天工作八小時、每週四十八小時,逐漸成為各國法定工時,保障勞動人權也成為政府施政重責。國際勞工聯盟因此將五月一日訂定為勞動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週休二日 國際勞動標準

1935年,國際勞工組織(ILO)頒訂《每週工作四十小時原則公約》,先進國家相繼採行,1962實現了這個新工時目標。週休二日已是國際普遍的勞動標準,我國落後逾五十年,勞工工時排名全球第四,甚至被稱為過勞之島。因此,二十年來,臺灣工運團體在每年勞動節都以「反對過勞、要週休二日」為訴求,向朝野政黨施壓。

蔡英文總統為了實現競選承諾,把「週休二日」視為首要政策;為降低在野黨阻力,沿襲前朝規畫草案「砍七天國定假日及施行一例一休」,藉此換取資方的支持。這個方案少了七天假,卻只獲得沒保障的「休息日」,勞工團體強烈不滿,發動激烈抗議。勞動部再以提高休息日的加班費來因應,休息日加班前兩小時可領到2.34倍薪水,超過兩小時則以2.67倍計,且加班未滿四小時要以四小時計。試圖以價制量的方式,用高額加班費減少勞工加班、獲得真正休假,以化解勞工的不滿。

政策上路 勞資同感不滿

但是一例一休實施以來,許多雇主採行挪移假日、變形工時或更改計薪方式因應,勞工休不到假、領不到加班費,所得甚至變少。交通事業、遊覽車業、限時宅配、瓦斯運送等服務業,營運受到影響,資方抗議不休。龐大的中小企業幾乎未雇用足夠人力,依賴長時間加班趕工,受到的衝擊最大。全國工業總會和工商協進會言之鑿鑿的恐嚇,兩成企業可能因此倒閉。依賴企業廣告的媒體則不斷發表言論力挺資方,誇大一例一休之害,批判政府做法粗糙,會讓臺灣經濟崩盤。臺灣推動週休二日似乎成了錯誤政策,而勞工只能認命的血汗勞動?

推行週休二日的原意是增加有給休假,不應減薪。但是我國勞工長期處於低工資環境,許多人必須依靠加班增加收入,才能維持個人或家庭所需,因此他們抱怨加班變少、生活更辛苦,反對實施一例一休。仰賴加班維持家計的人,應要求政府改善低薪的工作條件,他們卻受到資方及媒體誤導,竟成為縮短工時的阻力。

「2016工人鬥總統」今(3)日至勞動部召開記者會,批評政府一例一休政策倉促上路。(洪與成攝)
「2016工人鬥總統」批評政府一例一休政策倉促上路。(資料照/洪與成攝)

變形工時 例外恐變原則

臺灣大部分企業習於「長工時低工資」經營環境,賺取代工的蠅頭小利,週休二日會增加工資成本,影響企業獲益。因此資方群起反對一例一休,要求政府另訂配套措施。勞動部因而擬將汽車貨運業等納入「八週變形工時」,讓資方以八週總工時彈性調動運用勞力,只受到七天須有一天休假的規範;瓦斯分裝業等則採「四週變形工時」彈性運用,不須受「七休一」限制,可連續工作十二天。資方以人力不足為由就可不遵守勞基法,各行各業恐怕都會陸續要求納入變形工時,變形工時的例外一旦成為原則,一例一休將被瓦解,距週休二日的目標也就越來越遠。

創造三贏 有賴堅守價值

蔡政府憑素樸的正義感推動週休二日政策,但是基本價值不堅,搖擺於左右之間,猶如父子騎驢般進退失策,讓這次工時改革紛擾不停。

蔡總統應以明確的治國理念爭取國人支持。首先,應檢討企業長期依賴長工時、低工資的偏差,這正是產業無法升級的主因之一。其次,讓國人認知人工智慧將逐漸替代人力,工時勢必大幅縮短,而為了促進就業,一份工作讓兩個人做會是未來潮流。再者,讓勞工多休假,才有時間自我成長,增強創新能力,促使產業升級,走向高附加價值生產模式,提高競爭力。

政府應協助企業克服困難,逐步達成週休二日目標,讓資本家了解若不跟進此路徑,終遭淘汰。同時引領資本家正向思考,休假可促進消費,使內銷需求旺盛,拉抬景氣,有利經濟發展。落實與先進國家接軌的週休二日政策,創造勞、資、政三贏的工時改革,才可能贏得全民的信任與支持。

*作者為臺灣守護民主平台監事、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反貧困聯盟召集人。本文原刊《中學生報》2017/4/27第233期時代論壇,授權轉載(原標題為:「一例一休」為何爭吵不休?如何解決? )。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