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畏懼的孤獨,其實是迷人的—專訪詩人羅智成

2020-05-09 09:30

? 人氣

我不刻意標榜孤獨,也不刻意逃避,只是在與孤獨不期而遇(或特地去追求)時,好好享用它的特點。為什麼孤獨元素對詩與閱讀、對於審美活動如此重要?我從很早以前就強烈感覺,詩,是非常「害羞」的文學形式,需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心情和對的對象裡發生。而孤獨就是其中一種特別的時刻,可以更專注而不被雜訊干擾,可以聽見銀針落地的聲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我的創作歷程中,經常被「孤獨」這個情境和主題吸引,例如在第二本詩集《光之書》裡,就有談論孤寂的系列之作;而最完整的孤獨書寫是在攝影詩集《寂靜布拉格》中,我把孤獨的各種可能屬性和面向作了系統的描述。例如,孤獨是無法稀釋的,人的存在可以被稀釋,但孤獨不能;它更接近存在本質,因此其存在位階比許多事物更高,更不容易被抹滅消除;它永遠比任何經驗都更遠離表象,而更接近真相。

我最近正在修訂其它較大規模的新作品,叫「荒涼系列」,包括《荒涼糖果店》和《預言又止》等長詩,仍在繼續討論孤獨與生命的本質。關於孤獨,我還在繼續學習、探究。

2

劉曉頤:「在夢中飛行時∕我們才會更深層地認識自己∕藉由被生命本質的地形地貌∕所震懾、挫敗的∕驕傲∕我們才會明白我們每個人∕原本都隱藏著一個更高的∕來歷」——〈夢中飛行〉

「夢中三書」,是羅老師重要的書寫成果之一,老師不僅建構出龐大的夢境詩學,現實生活中,也一直是個昂揚奮進、永遠不老的夢想家。請老師分享您是如何把片段夢境建構成如此宏觀的詩美學。

羅智成:關於寫詩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就是把文字組合的各種可能和豐富指涉做最大發揮,讓各種聯想與情感投射繽紛呈現,不受日常言談的束縛。提供我們創作素材的,無非就是我們的虛實經驗。當「夢」這個字眼出現時,我直覺想到的是夢境的對立面是什麼?不作夢的生活會缺少什麼?夢是醒的對立面,堅實、不容否定的現實的對立面。虛實相比,夢輕如鴻毛。但是夢更接近內心,夢想和個體相依為命時,他們就會變得更頑強。

夢由潛意識所觸動,在睡眠中發生,當意識休息時,現實世界的規範與限制對夢境影響很小,這種最「自然」的生產方式幾乎是最不「人為」的人類行為,因此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它更接近內心的真實,或生命的真相。因此夢往往成為更高階真實的象徵,或神秘待解的密碼。就創作者而言,夢境情節的無拘無束更給我們想像上極大的啟發,也成為創作或自我省察時不言而喻的方法學竅門。

專訪羅智成。(朱介英攝)
專訪羅智成。(朱介英攝)

夢有多重意涵,首先,夢是對現實的修正、補充或抵抗;其次,夢是渴望擺脫慣性、超越現實的心智狀態。第三,夢代表理想,願望或尋找其他可能出口的渴望);第四,作夢時我們脫離了日常生活的形式、狀態,種種理性或常識的約束,得以自由自在地想像、連結——然而,夢同時有個宿命上的限制——它是稍縱即逝、虛幻易醒的,最終意義即是不存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