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中共機艦加大頻率在台灣週邊演訓、官方叫停陸生赴台就讀,或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恐於今年9月不續簽的傳言,總結來看,自2020年大選前延續到現在的兩岸關係,情勢並不樂觀,尤其在未來發展上,ECFA可能中斷的繪聲繪影,更透露北京方面很有可能改變對台思維。隨著蔡英文5月20日就職談話、大陸兩會的即將到來,兩岸新局的關鍵節點,也在2020上半年的末期隱隱浮現。
相對於2012年,馬英九在與蔡英文那場ECFA大辯論勝出後,於第二任期放手深化兩岸關係交流,同樣即將開展第二任期的蔡英文,就目前的情勢評判,恐怕是兩岸對立、致2020年成惡化兩岸關係的重大轉折年。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怎麼說、說什麼?時間到了自會揭曉,但蔡英文的二任就職,已然注定將直接決定兩件事:接下來四年的兩岸關係走勢或緩或陡,以及在後蔡英文時代整備待發的民進黨人,當如何回應與接手蔡英文所留下的兩岸關係現狀。
兩岸仍是重頭戲蔡賴心知肚明
雖然追求連任的蔡英文2020年總統大選中,將芒果乾(亡國感)喊得震天價響,成功榨出民眾反中情緒,順利連任。但勝選當晚的蔡英文儼然心中有數,還知道兩岸關係發展不會因選舉結束而告終,也意識到激化兩岸關係對於第二任期的開展毫無助益,故在勝選記者會上,拋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八字箴言,與台下抗中情緒依舊激昂的支持者形成強烈對比。
然而,在蔡英文勝選到就職的這段時間,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倏忽席捲,意外讓兩岸關係喪失了原本或可期待、自選戰激情恢復片刻平靜的冷卻期,反而在中國大陸首發肺炎疫情後,於台灣社會再炒熱一波「厭中」票房。
台灣社會如此,蘇貞昌內閣亦復如是。只見多名政府官員在提及病名時,特以「武漢肺炎」稱之,「投其所好」,反而是過去對大陸態度強硬的陸委會,倒逆「潮流」稱呼「新冠肺炎」,與措辭甚厲的外交部形成強烈反差。
質言之,就當下的蔡政府而言,內部顯然有所謂的鷹派與鴿派的較勁。鷹派者,以蘇貞昌與外交部長吳釗燮為代表人物;鴿派者,以陸委會和相關的涉陸學者為主。儘管鴿派有意防止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但鷹派一方面為了博取偏激民眾的支持,以穩坐大位;二方面在外交戰場上,對抗路線博得成績,無意改變目前態度,反而進一步持續催化民粹博取利益,讓偏激的台灣民眾海內外出征。當鴿派選擇噤聲,連帶著讓對岸民間感受不到台灣善意,增強武統聲浪,兩岸關係在疫情期間以及「5•20」前夕陷入再一重的惡性循環只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