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陳菊政府大興土木,以都更危樓建設取代營造特色文化政策,已經對旗山戰後文化投入震撼彈,無論從2016年的大溝頂事件到今天旗山國中興建旗山圖書館拆除特色校舍-旗山國中活動中心,都反映出號稱六星市長對鄉村的無知和民主的怠惰。
旗山的完全中學,又是日本女學校
當年陳建仁副總統的父親陳新安擔任高雄縣長,旗山遇到香蕉產業的二次經濟起飛,加上戰爭地位的關係,又有美軍駐軍並以美援協助各項基礎建設,來因應擴大的人口需求。當年陳新安縣長,極力邀請具備專業且年輕力壯台北農校的林福星主任借調至旗山中學當任校長,當年的他只有27歲,來開展旗山地區的教育空間。
旗山完全中學的建築特色
林校長來旗山國中任期長達近20年時間,也因為其具備裡想與教育熱忱,雖然早年因為物資缺乏,但仍就從其手上完成了旗山國中的各項重要建築。當年最高就學人口,旗山中學還高達到43班,也讓這些建築發揮功效,化育春風。當年建築包含:中山堂大禮堂、科學館、藝術館、工藝教室、家事中心、教職員宿舍、群賢樓與仁愛樓等建設,都是具有特色的現代建築,以因應不同教育需求設立的校舍。為此建設的驕傲,林校長還印刷校園校設明信片,分送給各種不同的來賓欣賞留念,如今都可以從這些明信片可以看出,旗山國中當年現代化校舍的特色,更是許多學生老師懷念的校園風景。
其中最具特色的中山樓為三角形屋頂的混凝土建築、家事中心為磚造現代建築、學生活動中心為卵石空心磚牆面的建築、藝術館為階梯式建築、科學館的特色牆面等,如今隨著年代使用,大半已經拆除殆盡,目前只剩下家事中心(民國49年)與學生活動中心(53年),苟延殘喘,在地震後鋼筋裸露被認定危樓,或者被新的校舍建築不一整體的設計所驅趕,淪為閒置或待拆,實至可惜。
戰後所興建的旗山舊國中活動中心,是一棟複合式學校活動教室,以後現代建築缺口倒ㄈ的門面設計,降低了建築物的壓迫感,立面以旗山溪鵝卵混水泥石砌而成,是戰後資源不足的象徵,卻也是台灣學習日本就地取材,建造公共建設的建築樣式交替的象徵。而整體建物採取輕量化設計,符合戰後現代建築的思維,以底重頭輕的方式興建,故上方多使用空心磚建材做為表牆裡面再以磚造封起防止漏水,除了讓建築結構穩固,更在立面上多了一些空心磚粗糙表面的特色風貌,不輸日式洗石子的建築表面。建築樓梯藏至最裡面,透過減量以兩根樑柱撐起整個建築結構,也是當代建築的施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