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兩輪決選制,走向團結還是分裂? 國民黨的集體領導之路

2017-05-04 06:20

? 人氣

也因此,吳敦義在日前專訪中,所提到第2輪投票將意味著黨內重大分裂開始,事實上是有所失準的看法。就目前來看,雖然第1輪廝殺如此激烈,然而由於有第2輪,因此就給予各參選人在第2輪有彌平傷痕,尋求合作的機會,倘若僅有第1輪,則相當可能僅有廝殺,以及在單方大勝後埋下的分裂種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70429-國民黨主席選舉候選人吳敦義29日於「106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電視政見會」後接受媒體聯訪。(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吳敦義在日前專訪中,所提到第2輪投票將意味著黨內重大分裂開始,事實上是有所失準的看法。(資料照,顏麟宇攝)

而吳敦義之所以屢次希望透過一輪來定勝負,在沒有任何第3方民調能佐證的情況下,強調自身已獲得50%的支持,即可能在於吳陣營認識到第2輪選舉對自身來說相當不利,希望操作棄保、西瓜效應來避免進入第2輪選舉。而兩輪決選制對吳不利的原因,筆者亦曾在過去的文章提到。雖然事過境遷,由於大量新黨員入黨,從其所獲得的連署書即可探知吳在黨員結構的先天劣勢已有扭轉,並且由於郝洪票源重疊,因此使得吳似乎已站穩第2輪中的唯二席次。吳也在未來事件交易所中被相當看好,其官方臉書粉絲團甚至加以宣傳未來事件交易所的預測。不過相當有趣的是,就在同篇預測之中,雖然未來事件交易所相當看好吳敦義,認為若是洪秀柱出線,則吳將篤定勝選,然而根據其調查,若是郝龍斌出線,郝則有可能勝吳,顯見吳在黨員結構上仍存有不利之處,使得吳自始汲汲營營塑造一輪定生死的風向。

不過就如同前述所提,一輪決選事實上是相當不利於黨的團結,甚至可能重演過去的分裂大戲。就目前趨勢來看,集體領導已成為國民黨走出頹勢、終結分裂歷史循環的改革方向,郝龍斌自始自終就提倡集體領導,更值得慶幸的是,在日前的政見發表會上,多位參選人也對集體領導有高度共識。所以說,有利於塑成集體領導的兩輪決選制,自然就有其存在和實踐的必要,而不可期待造成過往黨內分裂源頭的一輪決選。

20170429-國民黨主席選舉候選人郝龍斌29日於「106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電視政見會」後接受媒體聯訪。(顏麟宇攝)
未來事件交易所預測,若是郝龍斌出線,郝則有可能勝吳,顯見吳在黨員結構上仍存有不利之處,使得吳自始汲汲營營塑造一輪定生死的風向。(資料照,顏麟宇攝)

而作為同樣採取兩輪決選的法國總統選舉,由於將在近日進行第2輪投票,這或許也是相當值得國民黨借鏡的案例。因為法國雖然社會價值相當分歧,政黨林立,但歷經多次的兩輪決選制,卻也並未加劇法國社會、政治上的分裂,反而有助於形成其政黨間的合作。就此次來說,有4位參選人的得票率相當接近,因此進入第2輪的兩人勢必得尋求落選兩人的支持,以求在第2輪的勝選。

而相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的局面,與筆者在此前文章所舉的2002年法國總統大選案例雷同,不若於溫和的左右派對決,而係極右派與所有人的對決,也就是說,雖然未必重現當年82:18的懸殊輾壓,但就目前的民調來看,極端派也遠落於溫和派。從此來看,這或許也是為何未來事件交易所會如此不看好洪秀柱在單獨對決吳敦義,而較為看好郝龍斌的原因。

總地來說,在國民黨真正落實集體領導之路還相當漫長,兩輪決選制中,勝者與敗者的結盟合作、分享權力只是第一步。在各環節的制度上,尤其是黨中央與黨團黨中央與地方黨主席與中常會的互動關係,也勢必須加以調整,才能真正落實集體領導,凝聚團結能力,扭轉當前的頹勢。

 

*作者為台大政研所碩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